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的主要目标包括控制蛋白尿、控制血压、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防治并发症。控制蛋白尿可选用ACEI/ARB类药物并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控制血压需用降压药物并改善生活方式使其达目标范围;延缓肾功能恶化要避免肾损伤危险因素并针对个体情况管理;防治并发症则根据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药物等治疗措施,且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有相应差异。
一、控制蛋白尿
意义:蛋白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持续的蛋白尿会加重肾小球的损伤,加速肾功能的恶化。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蛋白尿程度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功能下降速度密切相关,控制蛋白尿有助于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蛋白尿的控制都至关重要。比如,年轻患者若不及时控制蛋白尿,可能会较早出现肾功能不全,影响其未来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老年患者本身肾功能储备较差,蛋白尿的持续存在会更快地导致肾功能衰竭,增加透析等替代治疗的需求。
相关措施:一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这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通过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蛋白尿的漏出。同时,生活方式方面也需注意,如合理控制蛋白质的摄入,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以优质蛋白为主,避免过多摄入植物蛋白等,这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是必要的,例如肾功能轻度受损的年轻女性患者,合理控制蛋白质摄入并规范使用ACEI/ARB类药物,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蛋白尿。
二、控制血压
意义:高血压会加重肾小球硬化,促进肾功能的减退。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常伴有高血压,两者形成恶性循环。无论是年轻还是老年患者,高血压的控制都极为关键。对于有吸烟、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高血压的控制难度可能更大,因为这些生活方式因素会进一步影响血压的稳定。例如,有长期吸烟史的男性患者,本身血管弹性可能已受影响,再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压控制不佳会加速肾功能的恶化。
相关措施:除了使用降压药物外,还需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一般建议每日盐摄入量应小于6g,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需进一步限制;适量运动,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如年龄较轻、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戒烟限酒等。通过综合措施来控制血压,使其达到目标范围,一般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如果患者合并蛋白尿,可能需要更低的血压目标,如125/75mmHg以下。
三、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
意义: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延缓肾功能恶化是治疗的重要长期目标。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患者,其肾功能恶化的速度可能不同。例如,年轻患者肾功能储备较好,但若病情控制不佳,肾功能恶化速度可能相对较快;老年患者本身肾功能处于逐渐衰退的生理过程中,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后,肾功能恶化速度会加快。因此,需要针对个体情况采取措施延缓肾功能恶化。
相关措施:除了上述控制蛋白尿和血压的措施外,还需避免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如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对于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的患者,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尤其要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对于合并感染等情况时,要积极但谨慎地进行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减少对肾功能的影响。同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在生活方式管理上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儿童患者,需更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在控制病情的同时,确保营养供应等以支持其正常生长。
四、防治并发症
意义:慢性肾小球肾炎在病程中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贫血、骨代谢紊乱、心血管并发症等,这些并发症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例如,贫血会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影响其日常活动和体力;骨代谢紊乱可能引起骨质疏松、骨折等问题,尤其在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心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会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相关措施:对于贫血,可根据情况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骨代谢紊乱,可补充钙剂、活性维生素D等;对于心血管并发症,需积极控制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如使用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等。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在并发症的防治上也有差异,比如女性患者在围绝经期可能更容易出现骨代谢紊乱等问题,需要更加关注骨密度等指标,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老年患者在防治心血管并发症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