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常见类型,由创伤或病理因素引起,有局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及神经损伤等表现,通过X线、CT、MRI等检查诊断,治疗分保守(适用于轻度等情况,老年骨质疏松者需抗骨质疏松)和手术(适用于有神经损伤等情况,老年患者需评估全身状况)治疗。
一、胸腰椎骨折的定义
胸腰椎骨折是指发生在胸椎与腰椎区域的骨折,是脊柱骨折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多由外伤引起,如高处坠落、车祸、重物砸击等,也可见于骨质疏松等病理因素导致的脆性骨折。
二、病因
1.创伤性因素
高处坠落:人体从高处坠落时,足部或臀部首先着地,力量上传可导致胸腰椎骨折,这种情况在建筑工人、户外作业人员等群体中较为常见。例如,建筑工人在施工时不慎从高处坠落,身体受到垂直方向的巨大冲击力,容易引发胸腰椎骨折。
车祸伤:汽车碰撞、翻车等事故中,车内人员的身体突然受到减速或扭转力,使得胸腰椎部位承受异常应力而发生骨折。在交通事故频发的当下,车祸伤导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数量较多。
重物砸击:重物直接砸压在胸腰部,会瞬间产生强大的外力作用于脊柱,造成胸腰椎骨折,这种情况常见于工业生产作业现场。
2.病理性因素
骨质疏松: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由于骨量丢失、骨强度下降,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如日常的弯腰、咳嗽等)就可能发生胸腰椎骨折。例如,一位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人,只是轻轻起身,就可能导致胸腰椎骨折。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往往是脆性骨折,骨折发生的部位相对比较固定,多在胸腰椎区域。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疼痛:受伤部位出现剧烈疼痛,患者常不能站立或坐起,在移动身体时疼痛会明显加剧。例如,胸腰椎骨折患者在尝试翻身或改变体位时,会因骨折部位的移动刺激周围神经而感到疼痛难忍。
2.畸形: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后凸或侧凸畸形,这是由于骨折导致脊柱的正常生理结构遭到破坏,脊柱发生了异常的弯曲。比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时,可能会出现脊柱局部的后凸畸形。
3.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骨折部位的不稳定,患者的脊柱活动会受到明显限制,无法正常进行弯腰、转身等动作。
4.神经损伤表现:如果骨折块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可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如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麻木、无力、感觉减退,严重者可出现二便失禁、截瘫等。例如,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双下肢无力,无法行走,同时伴有会阴部感觉障碍和二便控制困难。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初步筛查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方法,可以显示脊柱的大体形态,观察是否有骨折线、椎体的高度变化等。通过X线片能够初步判断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如椎体压缩的程度等。
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椎体、椎弓根等部位的骨折情况,对于发现细微骨折、判断骨折块是否突入椎管等有重要价值。例如,CT可以明确骨折块是否压迫脊髓,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MRI检查:不仅可以显示骨折情况,还能观察脊髓、神经根等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对于判断脊髓是否有水肿、出血等病变具有独特优势。在胸腰椎骨折的诊断中,MRI有助于评估神经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五、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适应证:对于轻度的胸腰椎骨折,如椎体压缩程度小于1/3、无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佩戴支具等。患者需要严格卧床,一般卧床时间为6-8周,在此期间需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避免脊柱扭曲。同时,佩戴胸腰椎支具可以起到固定脊柱、减少骨折部位活动的作用,有助于骨折的愈合。
特殊人群考虑: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保守治疗患者,除了常规的卧床和支具固定外,还需要积极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以防止再次发生骨折。比如,给予钙剂、维生素D制剂等补充治疗,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还可以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类药物等,但要注意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尤其要关注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情况。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当胸腰椎骨折伴有神经损伤症状、椎体压缩程度超过1/3、脊柱不稳定等情况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正常序列。例如,对于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早期手术可以尽可能地减轻脊髓受压,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
特殊人群考虑:对于老年患者的手术治疗,需要充分评估其全身状况,包括心肺功能、营养状况等。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在手术前需要积极调整患者的基础疾病,改善全身状况,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密切观察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