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正确姿势、加强腰部锻炼、控制体重、避免腰部受伤、适度运动与休息有助于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等腰部问题,包括保持良好坐立行卧姿势,加强核心及腰背肌锻炼,控制体重,搬运重物等注意防护,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并保证充足休息。
站姿:站立时要收腹挺胸,双肩后展,使脊柱处于正常的生理曲线状态。头部保持正直,双眼平视前方。长时间站立时可轮流更换站立姿势,一只脚稍向前伸,减轻腰部肌肉的持续紧张。对于女性,应避免长期穿高跟鞋,因为高跟鞋会改变人体的重心,使腰部前凸增加,腰椎压力增大,长期如此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而孕期女性由于身体重心改变,更要注意保持正确站姿,必要时可使用托腹带减轻腰部负担。
睡姿:仰卧位时,可在膝关节下方垫一个薄枕,使膝关节微屈,这样能放松腰部肌肉,维持腰椎的生理前凸;侧卧位时,应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可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微屈,减轻腰椎的压力。对于老年人,由于骨质流失等原因,更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床垫,床垫不宜过软或过硬,过软会使脊柱无法得到有效支撑,过硬则会增加身体与床垫的压力点,一般选择中等硬度的床垫较为适宜。
加强腰部锻炼
核心肌群锻炼:核心肌群包括腹部、腰部和盆底的肌肉,加强核心肌群锻炼可以增强对腰椎的稳定性支撑。例如平板支撑,开始时可保持30秒左右,逐渐延长时间,坚持每周进行3-5次。仰卧起坐也是有效的核心肌群锻炼方式,但要注意动作规范,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腰部受伤。对于儿童,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趣味性核心肌群锻炼游戏,如仰卧举腿等,在游戏过程中锻炼腰部肌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姿势正确。
腰背肌锻炼:常见的腰背肌锻炼方法有小飞燕动作,即患者俯卧在床上,双手背后,头部和胸部尽量抬起,同时双腿也尽量向上抬起,像飞燕一样,每次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5组。五点支撑法也是常用的方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3-5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可做3-5组。对于办公室工作人员,由于长时间久坐,可利用工作间隙进行简单的腰背肌锻炼,如靠墙站立,后背紧贴墙壁,双脚与肩同宽,慢慢下蹲,使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10-20秒后缓慢站起,重复多次,这有助于缓解腰部肌肉的疲劳,增强腰背肌力量。
控制体重
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腰椎的负担,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身体质量指数(BMI)是衡量体重是否正常的一个指标,正常范围为18.5-23.9kg/m2。对于超重或肥胖的人群,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控制体重。饮食上要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运动方面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于孕期女性,要注意合理控制体重增长,避免体重过度增加给腰椎带来过大压力,一般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10-15kg较为适宜,可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孕期饮食和运动计划。
避免腰部受伤
搬运重物:搬运重物时要蹲下,用腿部力量站起,而不是弯腰用力,避免腰部突然受力。例如搬运较重物品时,应双脚分开,膝盖弯曲,挺直腰部,平稳地将物品搬起,保持物品贴近身体,减少腰部的扭曲和压力。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要掌握正确的搬运技巧,定期进行腰部肌肉的放松和拉伸,预防腰部损伤。
腰部防护:在进行剧烈运动或从事可能会伤到腰部的工作时,要做好腰部防护,如佩戴腰围等。但佩戴腰围不宜过长时间,以免导致腰部肌肉萎缩。例如在进行篮球、足球等剧烈运动时,佩戴合适的腰部护具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撑和保护。对于老年人,在上下楼梯、起床等动作时要缓慢,避免腰部突然扭转或受力不当而受伤。
适度运动与休息
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都会使腰椎间盘承受持续压力,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建议每隔30-60分钟就改变一下姿势,进行一些简单的腰部活动,如伸展腰部、转动腰部等。对于学生,在课间要走出教室,进行适量的活动,如散步、做简单的腰部伸展操等;对于办公族,可设置闹钟提醒自己定时起身活动。
保证充足休息: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腰部肌肉的恢复和腰椎间盘压力的缓解。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一般需要7-8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时要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高度以一拳高(约10cm左右)为宜,使颈部和腰部都能得到良好的支撑。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风险的人群,充足的休息尤为重要,休息时可采取舒适的姿势,让腰部肌肉完全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