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牙龈出血有口腔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口腔局部因素包括牙菌斑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炎、不良修复体等,全身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等,不同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牙龈出血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出现牙龈出血先考虑口腔局部因素处理,不缓解或伴全身症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一、刷牙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及应对方法
(一)口腔局部因素
1.牙菌斑、牙结石
原因:牙菌斑是不断积聚在牙齿表面的细菌薄膜,牙结石则是牙菌斑钙化后形成的硬物,它们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脆弱,刷牙时容易出血。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食物残渣和细菌就会逐渐形成牙菌斑,进而发展为牙结石。
应对:需要进行牙周洁治,即洗牙。通过专业的洗牙设备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一般成年人每年可考虑洗牙1-2次。对于儿童,如果口腔卫生较差,家长应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定期检查口腔,预防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形成。
2.牙龈炎
原因:牙龈炎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口腔卫生不良、食物嵌塞等都可能诱发。牙龈组织发生炎症时,血管通透性增加,刷牙时受到刺激就会出血。
应对:除了洗牙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外,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正确刷牙,每天至少早晚各刷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儿童牙龈炎可能与家长护理不当有关,家长要指导儿童正确刷牙,可选用儿童专用的软毛牙刷。
3.牙周炎
原因:牙周炎是牙龈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不仅有牙龈的炎症,还涉及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如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刷牙时就会出血。
应对:治疗相对复杂,需要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包括深部刮治等。同时,患者要更加注重口腔卫生的维护,定期复查,监控病情发展。对于儿童,虽然牙周炎相对少见,但如果有牙龈长期红肿出血等情况,也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4.不良修复体
原因: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出血。
应对:及时就医调整或更换不合适的修复体。儿童一般较少涉及不良修复体情况,但如果有特殊的口腔修复情况,也需要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处理。
(二)全身因素
1.血液系统疾病
原因: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再如白血病,会影响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或功能异常等,这些都可能引起牙龈出血。
应对:需要及时到血液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明确诊断,然后针对具体的血液系统疾病进行治疗。儿童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牙龈出血且伴有其他症状,如皮肤瘀斑、发热等,要高度警惕血液系统疾病,尽快就医。
2.内分泌紊乱
原因:例如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出现牙龈出血;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细菌容易滋生,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
应对:妊娠期女性要加强口腔护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谨慎进行口腔治疗;糖尿病患者则需要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注意口腔卫生,必要时就医进行口腔相关治疗。
二、不同人群刷牙牙龈出血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1.特点:儿童牙龈出血可能与口腔卫生习惯不佳有关,比如刷牙方法不正确,力度过大等;也可能是乳牙替换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但一般这种情况出血程度较轻。另外,儿童如果缺乏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也可能出现牙龈出血。
2.注意事项: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选用软毛儿童牙刷,指导儿童采用巴氏刷牙法。同时,要保证儿童饮食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草莓、猕猴桃等。如果儿童牙龈出血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如牙齿松动等,要及时带儿童到口腔科就诊。
(二)妊娠期女性
1.特点:妊娠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牙龈容易红肿出血,且出血可能在刷牙、进食等多种情况下发生。
2.注意事项:妊娠期女性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加强刷牙的频率和质量,但要避免过度用力刷牙。在进行口腔治疗时要告知医生怀孕的情况,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时机。同时,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
(三)老年人
1.特点:老年人牙龈出血可能与口腔局部因素如牙结石、牙龈炎等有关,也可能合并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增加牙龈出血的风险和复杂性。
2.注意事项:老年人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控制好全身疾病。如果有高血压,要注意在血压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治疗;有糖尿病的要严格控制血糖。刷牙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选用软毛牙刷。
总之,当出现刷牙牙龈出血时,首先要考虑口腔局部因素,进行口腔清洁等初步处理,如果出血仍不缓解或伴有全身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