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鉴别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疾病包括腰肌劳损、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结核、腰椎肿瘤,不同人群鉴别有特点,儿童及青少年多有外伤史等,老年人多有长期退变病史等,各疾病在病史、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有不同鉴别要点,不同人群鉴别也各具特点。
一、与腰椎间盘突出需鉴别的疾病及鉴别要点
(一)腰肌劳损
1.病史方面:多有长期腰部劳累、姿势不良等病史,年龄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无明显的脊柱结构异常相关病史。性别差异不显著,生活方式上长期伏案工作、重体力劳动者易患。
2.症状表现:主要症状为腰部酸痛或胀痛,可反复发作,疼痛程度一般较轻,休息后可缓解,劳累后加重。疼痛部位多在腰部两侧肌肉,无下肢放射性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阴性。
3.体格检查:腰部肌肉可有压痛,无下肢神经受累的体征,如下肢肌力减退、感觉异常等,腰部活动受限多不明显或仅表现为腰部肌肉紧张导致的活动轻度受限。
4.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多无异常,或可见腰椎生理曲度改变;磁共振成像(MRI)或CT检查无椎间盘突出的表现。
(二)腰椎管狭窄症
1.病史方面: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有长期下腰部疼痛病史,部分患者有腰椎退变、外伤等病史。性别上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久坐、久站后症状易加重。
2.症状表现:典型症状为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酸痛、麻木、无力,需休息后才能继续行走。同时可伴有下腰部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及下肢,但症状与体征可不完全一致,即症状较重而体征较轻。
3.体格检查:腰部后伸试验常为阳性,可诱发或加重下肢症状。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阴性,下肢神经牵拉试验多无明显异常。可伴有下肢肌肉萎缩、肌力减退等表现,病程较长者明显。
4.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见腰椎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等退变表现;CT检查可清晰显示腰椎管狭窄的程度,如中央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等;MRI检查可更直观地看到椎管内结构,明确椎管狭窄的情况,可见硬膜囊受压等表现。
(三)腰椎结核
1.病史方面:患者多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年龄上青壮年多见,性别差异不明显,生活方式与结核杆菌感染途径相关,如居住环境拥挤、免疫力低下等。
2.症状表现:除腰部疼痛外,常伴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疼痛较为剧烈,夜间痛较明显,可伴有下肢放射痛,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脊柱畸形。
3.体格检查:可有脊柱活动受限,拾物试验阳性。腰部压痛明显,可触及寒性脓肿(若形成),下肢神经受累表现因病变部位而异,可有肌力下降、感觉减退等。
4.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见腰椎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椎旁可见寒性脓肿阴影;MRI检查对早期结核病灶显示敏感,可见椎体信号异常、椎间盘破坏等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
(四)腰椎肿瘤
1.病史方面:原发性肿瘤多见于中青年,转移性肿瘤多见于老年人,有原发肿瘤病史者需警惕腰椎转移瘤。性别差异不显著,生活方式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如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等。
2.症状表现:腰部疼痛进行性加重,夜间痛明显,休息后不能缓解。可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神经受压症状,随着肿瘤进展,可出现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
3.体格检查:腰部压痛固定,可有脊柱叩击痛,下肢神经功能缺损体征逐渐加重,如肌力进行性下降、感觉平面上升等。
4.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见腰椎骨质破坏,形态不规则;CT检查可清晰显示骨质破坏的范围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RI检查可明确肿瘤在椎管内的侵犯范围,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良性或恶性)。
二、不同人群腰椎间盘突出鉴别诊断的特点
(一)儿童及青少年
1.病史:多有外伤史,如剧烈运动、腰部扭伤等,先天性腰椎发育异常等病史也需考虑,生活方式中运动强度较大的青少年易因外伤导致腰椎间盘相关问题。
2.症状表现:除腰部疼痛外,需注意是否有下肢神经受压的早期表现,如下肢轻微麻木等,因儿童表述能力有限,需仔细观察。
3.鉴别要点:需与先天性腰椎发育畸形、腰椎结核(儿童结核相对少见但需考虑)等鉴别。影像学检查中MRI对儿童软组织及脊髓神经显示更清晰,能更好地发现早期病变。
(二)老年人
1.病史:多有长期腰椎退变病史,如腰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部分有其他系统慢性疾病史,如糖尿病等,影响骨质及神经恢复等。
2.症状表现:症状可能不典型,腰部疼痛可能较轻,但神经受压症状可能较明显,同时需考虑合并其他疾病导致的腰部及下肢症状,如腰椎管狭窄与腰椎间盘突出可同时存在,增加鉴别难度。
3.鉴别要点:结合影像学检查全面评估腰椎情况,注意区分原发性腰椎退变疾病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同时考虑老年人全身状况,如骨质疏松对骨质影响在影像学上的表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