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通常按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级,1期eGFR≥90ml/(min·1.73m2),肾脏结构和功能轻度异常;2期eGFR在60-89ml/(min·1.73m2)之间,滤过功能轻度下降,可能有轻微表现;3期eGFR在30-59ml/(min·1.73m2)之间,滤过功能中度下降,有明显临床症状;4期eGFR在15-29ml/(min·1.73m2)之间,滤过功能重度下降,症状进一步加重;5期eGFR<15ml/(min·1.73m2)即尿毒症期,需依赖肾脏替代治疗,不同时期在各方面有不同特点及需关注事项。
慢性肾功能衰竭通常按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级,1期eGFR≥90ml/(min·1.73m2),肾脏结构和功能轻度异常;2期eGFR在60-89ml/(min·1.73m2)之间,滤过功能轻度下降,可能有轻微表现;3期eGFR在30-59ml/(min·1.73m2)之间,滤过功能中度下降,有明显临床症状;4期eGFR在15-29ml/(min·1.73m2)之间,滤过功能重度下降,症状进一步加重;5期eGFR<15ml/(min·1.73m2)即尿毒症期,需依赖肾脏替代治疗,不同时期在各方面有不同特点及需关注事项
1.1期
eGFR指标及意义:eGFR≥90ml/(min·1.73m2)。此期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轻度异常,但肾脏的代偿能力较强,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可能仅在进行相关检查时发现肾脏有轻微病变。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肾小球滤过率本身有差异,儿童的肾小球滤过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儿童1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需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肾脏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营养代谢等。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泌尿系统感染病史等,需进一步排查是否因基础病史导致肾功能处于1期的异常情况。
2.2期
eGFR指标及意义:eGFR在60-89ml/(min·1.73m2)之间。肾脏的滤过功能轻度下降,这一时期可能开始出现一些轻微的肾脏相关表现,比如夜尿增多等,但往往容易被忽视。在性别方面,目前没有明显证据表明男女在2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有显著差异,但女性在一些特殊生理时期,如妊娠等,肾脏负担加重,可能会影响肾功能的评估。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蛋白饮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对于有这些生活方式的人群,需要提醒其改善生活方式以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控制不佳可能会使肾功能更快地进展到更严重的阶段。
3期
eGFR指标及意义:eGFR在30-59ml/(min·1.73m2)之间。此期肾脏的滤过功能中度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如乏力、水肿(多从眼睑、下肢开始)、食欲减退等。儿童在3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生长发育会受到明显影响,可能出现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情况,需要特别关注营养支持等。女性在这一时期如果有妊娠计划,需要谨慎评估肾脏功能对妊娠的耐受性,因为妊娠会加重肾脏负担,可能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生活方式上,必须严格限制高蛋白饮食,建议优质低蛋白饮食,同时要戒烟限酒,规律作息。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损害肾脏微血管,加重肾功能衰竭。
4期
eGFR指标及意义:eGFR在15-29ml/(min·1.73m2)之间。肾脏的滤过功能重度下降,患者的临床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可能出现严重的贫血、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儿童在4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除了生长发育受影响外,还可能出现骨骼发育异常等情况,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医疗干预。女性在这一时期要特别注意生殖系统的健康管理,因为肾功能衰竭可能会影响内分泌功能,进而影响月经等生殖相关情况。生活方式上,需要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饮食方案,严格限制水分摄入等。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狼疮性肾炎的患者,需要积极控制原发病活动,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5期
eGFR指标及意义:eGFR<15ml/(min·1.73m2),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尿毒症期。患者需要依赖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等。儿童在5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是非常严重的情况,需要多学科协作进行治疗,包括肾脏替代治疗的选择等,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长期患病对儿童心理影响较大。女性在尿毒症期可能会出现更复杂的内分泌紊乱等情况,需要特别护理。生活方式上已经没有太多可自由选择的空间,完全依赖于医疗支持。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遗传性肾病的患者,家族其他成员也需要进行相关筛查,防止疾病遗传扩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