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呕吐出血可能由牙龈局部因素(牙龈炎、牙结石、牙龈外伤)和咽部及胃肠道因素(咽炎、胃肠道疾病)引起,一般人群需调整刷牙习惯、定期口腔检查、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儿童要注意口腔卫生指导和检查,老年人要重视口腔及胃肠道检查并选择合适牙刷。
一、刷牙呕吐出血的可能原因
(一)牙龈局部因素
1.牙龈炎
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青少年相对更易患牙龈炎,可能与青春期激素水平变化、口腔卫生习惯等有关。比如青少年若口腔清洁不彻底,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堆积,会引发牙龈炎症。炎症状态下的牙龈组织比较脆弱,刷牙时受到牙刷的机械刺激就容易出血,同时可能伴有牙龈红肿、刷牙时或咬硬物时易出血等表现。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增加牙龈炎的发生风险,进而在刷牙时更易出现呕吐出血情况。还有口腔卫生习惯差,不按时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等,都会导致牙菌斑积聚,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出血。
病史:有既往牙龈炎反复发作病史的人,刷牙时更易出现出血情况。
2.牙结石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口腔卫生维护不佳等因素,牙结石的形成概率会增加。老年人相对更易有牙结石,因为长期的食物残渣、唾液中的矿物质沉积等逐渐形成牙结石。牙结石会不断刺激牙龈,使牙龈处于炎症状态,刷牙时就容易出血,同时可能伴有口臭等症状。
生活方式:长期摄入高糖、高黏性食物且口腔清洁不及时的人,牙结石形成更快。比如一些喜欢吃糖果、糕点等甜食,且很少认真刷牙的人,更容易长牙结石,刷牙时就易出现呕吐出血。
病史:有牙结石形成相关病史的人,刷牙时更易出血。
3.牙龈外伤
年龄: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儿童玩耍时可能不小心碰撞到口腔导致牙龈外伤,成年人可能因刷牙用力过猛、使用过硬的牙刷等导致牙龈外伤。比如儿童在嬉戏时摔倒磕到牙齿周围牙龈,成年人刷牙时用力横向刷牙且牙刷毛过硬,都会造成牙龈外伤,进而在刷牙时出血,可能还伴有局部疼痛等表现。
生活方式:喜欢激烈运动的人,如篮球、足球运动员等,发生牙龈外伤的风险较高,刷牙时就容易因刺激受伤的牙龈而出血。还有刷牙习惯不良,用力不当的人,也易造成牙龈外伤出血。
病史:有牙龈外伤病史的人,再次刷牙时更易因刺激旧伤而出血。
(二)咽部及胃肠道因素
1.咽炎
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可能因上呼吸道感染等引发咽炎,成年人也可因吸烟、饮酒、长期接触粉尘等因素患咽炎。咽炎患者咽部黏膜处于敏感状态,刷牙时牙刷刺激咽部,容易引起呕吐反射,同时炎症的咽部黏膜也可能在呕吐时受到损伤而出血,常伴有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痒等症状。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烟草烟雾刺激咽部,易引发咽炎。还有长期处于粉尘环境工作的人,咽部黏膜易受刺激,患咽炎概率高,刷牙时就易出现呕吐出血。
病史:有咽炎反复发作病史的人,刷牙时更易因刺激引发呕吐出血。
2.胃肠道疾病
年龄:各年龄段都可能患胃肠道疾病,比如儿童可能因饮食不规律患胃炎等,成年人因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易患胃溃疡、胃炎等。一些胃肠道疾病可能导致胃部或食管黏膜处于敏感或受损状态,当刷牙引起呕吐时,可能牵扯到胃肠道相关部位,出现出血情况,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通常还伴有胃肠道的其他症状,如胃痛、胃胀、反酸、恶心等。
生活方式:长期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胃肠道疾病发生风险高,刷牙时可能因呕吐牵扯引发相关出血。比如长期大量饮酒,对胃黏膜刺激大,易患胃炎等疾病,刷牙呕吐时就可能出现出血相关表现。
病史: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刷牙时更易因呕吐引发相关部位的出血。
二、应对建议
(一)一般人群
1.首先要调整刷牙习惯,使用软毛牙刷,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局部刺激物对牙龈的影响。
2.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半年到一年洗牙一次,如果有牙龈炎等问题及时治疗。
3.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黏性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等。
(二)特殊人群
1.儿童
儿童刷牙时出现呕吐出血,家长要特别注意儿童的口腔卫生指导。选择适合儿童的软毛牙刷和儿童专用牙膏,帮助儿童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动作要轻柔。如果儿童频繁出现这种情况,要带儿童到口腔科检查是否有牙龈局部问题,同时也要考虑是否有咽部等其他因素,因为儿童咽部相对敏感,容易因刷牙刺激引发呕吐。
2.老年人
老年人刷牙时出现呕吐出血,要关注其口腔健康状况,可能存在的牙龈炎、牙结石等问题更要重视。同时,老年人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要考虑胃肠道疾病的可能,建议老年人在刷牙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口腔检查和胃肠道相关检查等,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老年人使用牙刷要选择软毛的,刷牙力度要适中,避免因刷牙不当加重牙龈损伤或刺激咽部引发呕吐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