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中频繁觉醒、睡眠姿势异常和睡眠呼吸异常。入睡困难表现为长时间无法安静入睡等,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睡眠中频繁觉醒表现为夜间多次醒来,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睡眠姿势异常表现为姿势与正常不同,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睡眠呼吸异常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异常,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
一、入睡困难
(一)表现
宝宝可能在床上翻来覆去很久都无法安静下来进入睡眠状态,例如原本预计20分钟能入睡,但实际超过30分钟甚至更久仍处于清醒且烦躁不安想要玩耍的状态。年龄较小的婴儿可能会频繁哭闹,难以安抚,眼睛虽然闭上但精神状态仍较为兴奋,肢体动作较多,如不停挥动手臂、扭动身体等。对于较大一些的幼儿,可能会表现出抗拒上床、拖延入睡时间的行为,比如不断要求喝水、上厕所等借口来拖延真正入睡的时间。
(二)相关因素及影响
年龄因素:新生儿睡眠-觉醒周期不规律,随着月龄增长逐渐形成规律,但3-6个月的婴儿可能因肠绞痛等生理原因导致入睡困难;幼儿期可能因对环境变化的不适应或开始产生分离焦虑等心理因素出现入睡困难。
生活方式因素:白天睡眠时间过长,会影响晚上的睡眠欲望,导致晚上难以入睡;睡前过于兴奋,如白天进行了剧烈的运动、观看了刺激性的动画片等,会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难以进入睡眠。
病史因素:如果宝宝患有某些疾病,如感冒导致鼻塞、耳部感染引起不适等,也会干扰入睡,因为身体的不适会让宝宝感觉不舒服而难以安静入睡。
二、睡眠中频繁觉醒
(一)表现
宝宝在夜间睡眠过程中会多次醒来,醒来的时间间隔较短。例如可能每隔1-2小时就会醒来一次,醒来后可能需要安抚才能再次入睡,有的宝宝醒来后会哭闹,有的则表现出短暂的清醒状态但难以再次进入深度睡眠。较大的幼儿可能会在睡眠中突然坐起,表现出惊恐的样子,然后需要家长安抚后才能继续入睡。
(二)相关因素及影响
年龄因素:新生儿夜间觉醒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其胃容量小,需要频繁进食;婴儿期4-6个月时可能因出牙不适等原因导致夜间觉醒;幼儿期可能因做噩梦等心理因素出现夜间频繁觉醒。
生活方式因素:夜间睡眠环境不佳,如温度不适宜、光线过亮、噪声过大等,都会导致宝宝睡眠不踏实而频繁觉醒;睡前饮食不当,如睡前吃得过饱导致腹胀不适,或者睡前饥饿,都可能引起夜间觉醒。
病史因素:患有胃食管反流的宝宝,夜间平卧时胃酸反流刺激食管,会引起不适而频繁觉醒;患有蛲虫病的宝宝,夜间蛲虫爬出肛门产卵会引起肛周瘙痒,导致宝宝频繁觉醒。
三、睡眠姿势异常
(一)表现
宝宝睡眠时的姿势与正常的舒适姿势不同,可能出现俯卧位睡眠,这在婴儿中较为常见,但长期俯卧位睡眠存在一定风险;或者出现蜷缩姿势,身体蜷曲成一团;还有可能出现头部过度偏向一侧等异常姿势。例如有的宝宝总是喜欢趴着睡,脸部贴近床垫,有的宝宝则长时间保持侧卧位且头部偏向一侧,颈部姿势不正常。
(二)相关因素及影响
年龄因素:新生儿由于颈部肌肉力量不足,可能会自然采取俯卧位睡眠,但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婴儿期宝宝开始尝试不同的睡眠姿势,可能因自我探索身体姿势而出现异常姿势;幼儿期可能因习惯问题或身体局部不适而选择异常睡眠姿势。
生活方式因素:睡眠环境中床铺过软,可能导致宝宝为了寻找更舒适的支撑而采取异常姿势;家长没有及时纠正宝宝的异常睡眠姿势,也会使其长期保持异常姿势。
病史因素:如果宝宝患有斜颈等疾病,会因为颈部肌肉的异常状态而偏好采取特定的睡眠姿势来缓解颈部的不适,例如斜颈宝宝可能会偏向健侧睡眠以减轻颈部的牵拉感。
四、睡眠呼吸异常
(一)表现
呼吸频率异常:正常婴儿呼吸频率为30-40次/分钟,幼儿为20-30次/分钟,如果宝宝睡眠中呼吸频率明显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就属于异常,如呼吸频率过快超过60次/分钟或者过慢低于15次/分钟。
呼吸节律异常: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即呼吸间断性停止,持续时间可能几秒钟不等;或者呼吸时发出异常声音,如打鼾、喘息声等。例如有的宝宝睡眠中会出现短暂的呼吸暂停,然后接着急促呼吸;有的宝宝打鼾,可能是由于腺样体肥大等原因导致上气道狭窄引起的。
(二)相关因素及影响
年龄因素: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可能出现呼吸节律的轻微不稳定;婴儿期如果患有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容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引起呼吸异常;幼儿期如果存在扁桃体肥大等情况,也会影响呼吸。
生活方式因素:睡眠时的体位不当,如仰卧位且枕头过高,可能会导致气道受压,引起呼吸异常;室内空气污浊、温度过高或过低,也会影响宝宝的呼吸状态。
病史因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可能会出现呼吸异常的表现,因为心脏功能异常会影响氧气的供应和气体交换;患有腺样体肥大的宝宝,由于腺样体堵塞后鼻孔,会导致睡眠时呼吸不畅,出现打鼾、呼吸暂停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