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终末期的方法,分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适用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下降情况,有维持内环境稳定、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寿命意义,透析患者需注意相关事项,儿童和老年透析患者有其特殊关注点。血液透析原理是借透析器半透膜清除废物等,过程是定期到院治疗;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半透膜,可在家操作但要无菌。血液透析患者要维护血管通路、饮食和生活方式管理;腹膜透析患者要护理透析管、饮食和活动休息管理,儿童和老年透析患者有各自特殊情况需关注。
一、尿毒症透析的定义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阶段,肾脏功能几乎完全丧失,无法正常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也不能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而透析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治疗方法,通过特定的设备和技术,帮助患者排出体内的毒素、多余水分,并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根据透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主要类型。
(一)血液透析
1.原理:血液透析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透析器(里面有半透膜),血液与透析液在半透膜两侧呈反方向流动,利用半透膜的弥散、对流等原理,血液中的尿素、肌酐等废物和过多的水分会通过半透膜扩散到透析液中,而透析液中的电解质等有益成分会扩散到血液中,从而达到清除体内毒素、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目的。
2.过程:一般需要患者定期到医院的透析中心进行治疗,每次透析时间通常为4-6小时,每周可能需要进行2-3次。
(二)腹膜透析
1.原理: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半透膜,将透析液通过导管灌入腹腔,透析液在腹腔内与腹膜毛细血管内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会透过腹膜进入透析液,然后将含有废物的透析液排出体外,如此反复进行来达到治疗目的。
2.过程: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操作,相对血液透析来说,更具有灵活性,但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每天需要进行3-4次透析换液。
二、尿毒症透析的适用情况
当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严重下降,通常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ml/(min·1.73m2)时,就需要考虑进行透析治疗。例如,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等发展到终末期,导致肾脏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时,都需要依赖透析来维持生命。
三、尿毒症透析的意义
1.维持内环境稳定:通过透析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堆积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体内电解质(如钠、钾、钙、磷等)和酸碱平衡,使患者的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避免因内环境紊乱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如高钾血症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代谢性酸中毒可影响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等。
2.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寿命: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透析治疗可以缓解患者因尿毒症引起的恶心、呕吐、水肿、乏力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许多接受规范透析治疗的患者可以存活数年甚至数十年。
四、透析患者的注意事项
(一)血液透析患者
1.血管通路维护:对于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妥善维护血管通路非常重要。如果是动-静脉内瘘,要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避免提重物等,防止内瘘闭塞。如果是中心静脉导管,要注意保持导管部位的清洁,防止感染,同时要避免导管扭曲、脱出等情况。
2.饮食管理:需要严格控制水分和盐分的摄入,根据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情况来限制饮水量,一般要求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限制高钾、高磷食物的摄入,如香蕉、坚果、动物内脏等,因为透析对钾、磷的清除有限,过多摄入会导致高钾血症、高磷血症等并发症。
3.生活方式: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但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轻体力活动,如散步等,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同时要避免感染,因为感染可能会加重病情,影响透析效果。
(二)腹膜透析患者
1.腹膜透析管护理:要保持腹膜透析管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定期更换透析管出口处的敷料。在进行透析换液操作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腹腔感染。如果发现透析管周围有红肿、渗液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2.饮食管理:同样需要注意水分和盐分的摄入,同时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因为腹膜透析会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所以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等)的摄入,但也要注意避免蛋白质摄入过多加重肾脏负担。
3.活动与休息:在透析换液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透析管移位等情况发生。在非透析换液期间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但要避免腹部受到撞击等。
对于儿童尿毒症透析患者,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透析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其营养状况,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同时,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骨龄等,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老年尿毒症透析患者,要更加注意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为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在透析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压、心脏功能等指标,调整透析方案时要更加谨慎,避免过度超滤导致低血压等情况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