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筋膜炎有疼痛(慢性隐痛、特定姿势加剧)、肌肉紧张和痉挛(可触及硬结、严重时痉挛)、活动受限(弯腰、伸展受限)等症状,治疗包括物理治疗(热敷、按摩、红外线照射)、运动疗法(背部伸展、核心肌群训练,不同人群需调整)、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外用药物,特殊人群需谨慎),需综合多种方法结合且个性化治疗。
一、背部筋膜炎的症状
1.疼痛
慢性疼痛:背部会出现长期的隐痛,疼痛程度一般较轻,但会持续存在,在劳累、受寒等情况下可能会加重。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背部筋膜炎发作时,长时间坐着就会感到背部隐隐作痛,且这种疼痛会持续较长时间,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特定姿势下疼痛加剧:当患者处于久坐、久站、弯腰等特定姿势时,疼痛会明显加重。比如长时间弯腰做家务后,背部筋膜炎患者的背部疼痛会比平时更为显著,需要改变姿势来缓解疼痛。
2.肌肉紧张和痉挛
肌肉紧张:背部肌肉可触及紧张的条索状硬结,用手触摸时能感觉到肌肉紧绷,患者自己也能明显感觉到背部肌肉发紧,活动受限。例如,背部筋膜炎患者在触摸背部肌肉时,能感觉到肌肉比正常情况下更硬,像条索一样。
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出现肌肉痉挛,表现为背部肌肉突然强烈收缩,引起剧烈疼痛,有时甚至会影响患者的活动,导致无法正常翻身、起床等。比如在夜间休息时,可能会突然发生背部肌肉痉挛,导致疼痛难忍,影响睡眠。
3.活动受限
弯腰受限:背部筋膜炎患者弯腰活动会受到明显限制,难以像正常人一样弯腰拾取物品等。这是因为背部的炎症刺激导致肌肉活动不灵活,从而影响弯腰动作。例如,要从地面上捡起东西时,背部筋膜炎患者往往不能像健康人那样轻松弯腰,需要缓慢且小心翼翼地进行。
伸展受限:背部的伸展活动也会受到限制,患者难以进行大幅度的背部伸展动作,如后仰等。这会影响到一些日常的活动,如后仰观看电视等。
二、背部筋膜炎的治疗
1.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热敷可以促进背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一般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热敷,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因受寒引起的背部筋膜炎,热敷的效果较为明显。例如,在寒冷的天气里,背部筋膜炎患者使用热敷后,能感觉到背部的疼痛有所减轻,肌肉紧张状态得到缓解。
按摩:专业的按摩可以放松背部紧张的肌肉,减轻炎症刺激。按摩师通过手法按摩背部肌肉,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产物的排出。但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损伤。比如每周进行2-3次专业的背部按摩,有助于缓解背部筋膜炎的症状。
红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能够深入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通过特定的红外线照射设备对背部进行照射,每次照射时间约为20-30分钟,每天1-2次。这种物理治疗方法对于背部筋膜炎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尤其适合那些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2.运动疗法
背部伸展运动:进行适当的背部伸展运动可以增强背部肌肉力量,改善背部的柔韧性,减轻筋膜炎的症状。例如,患者可以进行简单的猫式伸展运动,四肢着地,缓慢地拱背和凹背,每次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这种运动有助于放松背部肌肉,增加背部的活动范围。
核心肌群训练:加强核心肌群的训练可以稳定脊柱,减轻背部肌肉的负担。常见的核心肌群训练包括平板支撑等。平板支撑时,患者保持肘关节和肩关节与身体垂直,forearms(前臂)支撑在地面上,肩膀和肘关节垂直于地面,双脚踩地,身体离开地面,躯干伸直,头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腹肌收紧,盆底肌收紧,脊椎延长,眼睛看向地面,保持均匀呼吸。每次保持30-60秒,可根据自身情况重复2-3组。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运动疗法的具体方式和强度需要适当调整。比如年轻人可以适当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而老年人则要注意运动的温和性,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对于有长期伏案工作病史的人群,更需要加强背部的运动疗法来预防和缓解背部筋膜炎。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背部筋膜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因为儿童使用可能会有较高的不良反应风险。比如对于成年的背部筋膜炎患者,在疼痛较为明显时可以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症状,但要注意按照药物的一般使用原则,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外用药物:一些外用的膏药或乳膏也可以起到止痛、消肿的作用,如含有双氯芬酸二乙胺的外用制剂等。外用药物通过皮肤吸收,直接作用于背部的炎症部位,相对口服药物来说,全身不良反应较少。但在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注意皮肤的反应,如果出现过敏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在使用外用药物时也需要谨慎,孕妇可能会通过皮肤吸收影响胎儿,儿童皮肤较为娇嫩,使用时要密切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
总之,背部筋膜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物理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和康复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