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侧肩膀疼不一定是肩周炎,可能由肩袖损伤、颈椎病、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等多种原因引起,肩周炎有其特定发病人群、疼痛及功能障碍特点,可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如X线、MRI)鉴别,出现肩膀疼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不同人群处理方式可能不同。
一、可能导致一侧肩膀疼的其他常见原因
1.肩袖损伤
发病情况: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经常从事肩部overhead运动(如棒球、游泳、举重等)的人,或者有肩部外伤史的人。
疼痛特点:疼痛可位于肩部前外侧,在上臂外展60°-120°范围时疼痛明显,因为这个范围是肩袖肌腱通过肩峰下间隙受到挤压的区间。患者常感觉肩部无力,特别是在上臂外展、上举动作时更明显,影响日常的穿衣、梳头、举物等动作。
2.颈椎病
发病情况:好发于中老年人,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外伤、颈椎退变等是常见诱因。由于颈椎发生病变,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压迫支配肩部的神经,可引起肩部疼痛。
疼痛特点:肩部疼痛常伴有颈部的不适,如颈部疼痛、僵硬等,疼痛可呈放射性,可放射至肩部、上臂甚至手部,同时可能伴有上肢的麻木、无力等症状,疼痛程度可因颈部姿势改变而加重或减轻,例如长时间低头后肩部疼痛可能加重。
3.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发病情况:多见于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或长期过度使用肩部的人群。
疼痛特点:疼痛主要位于肩关节前方,可向前臂放射,在肩部前屈、外旋、后伸等动作时疼痛加剧,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部位可有明显压痛。
二、肩周炎的特点
1.发病人群: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
2.疼痛特点:早期为肩部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
3.功能障碍: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三、如何鉴别一侧肩膀疼是否为肩周炎
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年龄、职业、肩部是否有外伤史、既往肩部疾病史等。例如,肩周炎多见于50岁左右中老年人,肩袖损伤多见于有肩部过度运动或外伤史的人。
2.体格检查
肩周炎:进行肩关节活动度检查时,外展、上举、内旋外旋等活动范围均有明显受限,特别是在疾病后期粘连严重时活动受限更明显;同时可进行压痛部位检查,肩周炎的压痛多在肩关节周围广泛区域。
肩袖损伤:可进行肩袖损伤的特殊试验,如Jobe试验(空罐试验),患者外展肩关节90°,前屈30°,拇指向下,检查者给予阻力,肩袖损伤时患者不能抵抗阻力且疼痛;此外,落臂试验也是肩袖损伤的重要检查方法,患者上臂外展90°,检查者缓慢放下患者上臂,肩袖损伤时患者不能维持上臂外展姿势,出现突然落下的现象。
颈椎病:进行颈椎的体格检查,如神经根牵拉试验(Eaten试验),检查者一手扶患侧颈部,一手握患侧腕部,外展上肢,双手反向牵引神经根,若患肢出现放射痛则为阳性,提示神经根受压;还有压头试验(Spurling试验),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检查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若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提示颈椎病神经根型。
3.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肩周炎早期X线可无明显异常,中晚期可出现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骨质疏松等表现;肩袖损伤X线可无特异性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大结节处骨质硬化、囊性变等;颈椎病X线可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异常。
磁共振成像(MRI):MRI对肩袖损伤、肩周炎、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肩袖损伤在MRI上可清晰显示肩袖肌腱的损伤部位、程度,如肌腱的撕裂、水肿等;肩周炎在MRI上可显示肩关节囊增厚、肩关节腔积液、肩袖及其他肩周软组织的信号改变;颈椎病MRI可明确颈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程度以及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情况。
如果出现一侧肩膀疼的情况,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例如,对于肩周炎早期可通过休息、理疗、功能锻炼等方法治疗;肩袖损伤根据损伤程度可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颈椎病可采用牵引、理疗、药物等综合治疗方法。同时,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在面对肩膀疼时,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年轻的运动员因肩袖损伤导致肩膀疼时,需要更专业的运动康复治疗来恢复肩部功能;中老年女性肩周炎患者需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肩部受寒,积极进行功能锻炼以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