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恶心呕吐的原因多样,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感染、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非消化系统疾病如感染性疾病累及其他系统、代谢紊乱、其他系统疾病;药物及其他因素如药物不良反应、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均可导致儿童恶心呕吐。
一、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1.胃肠感染
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是引起儿童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多见于6-24月龄婴幼儿。病毒感染肠道后,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影响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从而引起恶心、呕吐,常伴有腹泻、发热等症状。例如,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轮状病毒感染患儿中约80%会出现呕吐症状,且呕吐多为频繁的非喷射性呕吐。
诺如病毒也是儿童胃肠感染的常见病毒,可在托幼机构、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引起暴发流行。诺如病毒感染后,患儿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呕吐症状可较为剧烈,部分患儿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感染是较为常见的细菌感染原因,如产毒性大肠杆菌可引起儿童腹泻病,同时伴有恶心、呕吐。患儿可能出现发热、腹泻呈水样便等表现,呕吐多为与进食相关的反应。
沙门菌感染也可导致儿童恶心呕吐,患儿可能有进食不洁食物史,除了恶心、呕吐外,还常伴有腹痛、腹泻,大便可为黏液便、脓血便等,体温可升高。
2.消化不良
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若饮食不规律,如进食过多、过快,或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如大量油腻食物、生冷食物等,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此时,食物在胃肠道内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堆积在胃肠道内,可刺激胃肠道蠕动增强,导致恶心、呕吐,常伴有腹胀、食欲不振等表现。例如,对于1-3岁的幼儿,若一次性进食过多高热量零食,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性的恶心呕吐。
3.胃食管反流
婴幼儿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抗反流屏障功能差,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当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时,可刺激食管黏膜,引起恶心、呕吐,多在进食后平卧时加重,部分患儿还可伴有哭闹、拒食等表现。尤其是早产儿,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更不成熟,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更高。
二、非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1.感染性疾病累及其他系统
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产生的毒素或炎症介质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恶心、呕吐。例如,普通感冒患儿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外,约30%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这是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波及胃肠道。
肺炎患儿在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同时,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这可能与感染引起的发热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有关,高热可使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消化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膜炎、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炎症刺激脑膜和脑组织,可引起颅内压升高,导致患儿出现喷射性呕吐,这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典型表现之一,同时还可伴有头痛、发热、嗜睡、惊厥等症状。例如,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约70%-80%会出现呕吐症状,且多为喷射性呕吐。
2.代谢紊乱
电解质紊乱:
儿童腹泻时,大量丢失水分和电解质,如发生低钾血症时,可引起胃肠平滑肌张力减退,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例如,严重腹泻导致脱水的患儿,若未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很容易出现低钾性的胃肠功能紊乱表现。
低钠血症也可引起儿童恶心、呕吐,患儿可伴有精神萎靡、乏力、嗜睡等表现。例如,在一些因过度限制水分摄入或大量丢失低渗液体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低钠血症,进而出现胃肠道症状。
酸碱平衡失调:
严重的呕吐、腹泻可导致酸碱平衡失调,如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时,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深快等表现。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除了有糖尿病的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外,也常伴有恶心、呕吐,同时呼吸有酮臭味。
3.其他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
如心肌炎,患儿在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前驱史,除了心悸、胸闷等心血管症状外,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这与心肌受损后心脏功能下降,导致胃肠道淤血,影响消化功能有关。
耳源性疾病:
梅尼埃病等耳源性疾病可引起前庭功能紊乱,通过前庭神经与胃肠道的神经反射联系,导致儿童出现恶心、呕吐,常伴有眩晕、耳鸣等症状。例如,儿童梅尼埃病发作时,除了剧烈眩晕外,往往会伴随明显的恶心、呕吐。
三、药物及其他因素相关原因
1.药物不良反应
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引起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例如,抗生素中的红霉素,其胃肠道刺激性较大,儿童使用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一些化疗药物在治疗肿瘤过程中,也常导致患儿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反应,这是由于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直接刺激或通过神经机制引起的。
2.环境因素
高温环境下,儿童机体代谢加快,消化液分泌相对减少,胃肠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恶心、呕吐。例如,在炎热的夏季,儿童若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且饮水不足,就可能发生因环境因素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3.心理因素
年长儿在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心理因素影响下,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例如,在考试前或面临一些重大生活事件时,部分儿童会出现因心理因素导致的功能性呕吐,这与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神经-内分泌-胃肠轴功能失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