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尿毒症需从多方面入手,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合理饮食,避免滥用药物,适量饮水排尿并定期体检。控制基础疾病要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合理饮食要限制蛋白质和盐的摄入;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用药前咨询专业人士;要充足饮水、及时排尿;定期进行肾功能、尿常规等检查并依自身情况调整体检频率。
一、控制基础疾病
1.高血压
影响:高血压患者若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损害肾脏血管,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增加尿毒症风险。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高血压患者,如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更需严格管理血压。一般来说,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而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需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预防措施: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这类药物不仅能降压,还对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g,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2.糖尿病
影响:糖尿病可引发糖尿病肾病,是导致尿毒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高血糖会损伤肾脏肾小球等结构,影响肾脏功能。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如儿童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好,也可能逐渐发展为肾脏病变。
预防措施: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饮食上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合理分配三餐,多吃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运动方面,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运动方式,如年轻糖尿病患者可选择跑步等有氧运动。同时,定期检查尿蛋白等肾功能指标,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并及时干预。
二、合理饮食
1.限制蛋白质摄入
原理:过多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肾脏负担,对于肾功能正常人群,可根据体重等情况适量摄入蛋白质,但对于已有肾脏基础疾病的人群,需严格控制。例如,慢性肾病患者应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来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eGFR在60-90ml/(min·1.73m2)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为0.8g/(kg·d);eGFR小于60ml/(min·1.73m2)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0.6g/(kg·d)左右,且应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等。
应用: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要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摄入需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根据肾脏功能适当调整;老年人群肾脏功能逐渐减退,更要严格遵循蛋白质摄入限制原则。
2.低盐饮食
影响: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肾脏负担,升高血压,进而影响肾脏健康。无论男女老少,高盐饮食都是肾脏健康的潜在威胁。一般人群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g以内,而高血压、肾病患者等更应严格限制,可控制在3-5g。
措施:减少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的摄入,如咸菜、火腿、罐头等。烹饪时尽量使用天然调味料,如醋、柠檬汁等来增添风味,逐步适应低盐饮食。
三、避免滥用药物
1.常见肾毒性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损伤肾脏,导致肾功能异常。不同人群对这类药物的耐受性不同,老年人群肾脏功能本身有所减退,使用时更易受到影响。
抗生素:某些抗生素具有肾毒性,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等),使用时需谨慎,尤其是有肾脏基础疾病或脱水的患者。
2.用药原则:在使用任何药物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的肾毒性以及自身肾脏状况,避免自行滥用药物。如果因病情需要使用可能有肾毒性的药物,应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
四、适量饮水与排尿
1.充足饮水
意义: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尿液生成,促进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减轻肾脏负担。一般健康人群每日饮水量可根据体重、活动量等调整,建议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ml左右。对于不同人群,如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大量出汗者等,需适当增加饮水量。
注意事项:但也不宜过量饮水,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患者,过量饮水可能加重肾脏排水负担,需根据自身肾功能情况合理调整饮水量。
2.及时排尿
重要性:及时排尿可以避免尿液在膀胱内长时间潴留,减少细菌滋生和逆行感染的机会,降低肾盂肾炎等肾脏疾病的发生风险,从而间接预防尿毒症。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不要长时间憋尿。
五、定期体检
1.检查项目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eGFR等指标,能反映肾脏滤过功能。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肾脏功能异常,如慢性肾病早期可能仅有肾功能指标的轻微变化,及时发现并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不同年龄人群体检频率有所不同,一般成年人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肾功能检查,40岁以上人群、有肾脏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增加检查频率。
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尿蛋白、血尿等异常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病变。如尿蛋白阳性可能提示肾脏有损伤,需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2.体检频率: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风险因素调整体检频率,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肾脏相关指标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尿毒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