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的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引起且具传染性,非感染性由饮食不当等非感染因素引起不传染。预防感染性急性肠胃炎要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公共场所消毒及避免接触传染源。感染性急性肠胃炎患者需隔离,家庭内单独居住、医院内隔离,护理要注意饮食和病情观察。
一、急性肠胃炎是否会传染
急性肠胃炎是否会传染取决于其病因。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具有传染性,而非感染因素导致的急性肠胃炎通常不传染。
(一)感染性急性肠胃炎的传染性
1.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
诺如病毒是常见的引起感染性急性肠胃炎的病毒之一,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等传播。例如,在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人群密集场所,诺如病毒容易引起暴发流行。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在这些场所更容易受到感染。
轮状病毒也是导致儿童感染性急性肠胃炎的常见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和粪-口途径传播。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家庭内传播较为常见,患病儿童的粪便中含有大量轮状病毒,可污染周围环境中的物体表面,其他儿童接触后易被感染。
2.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
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具有传染性,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如污染的肉类、蛋类等。沙门氏菌在食物中可大量繁殖,人食用后易发病,在集体用餐场所如餐厅、食堂等,如果食物被沙门氏菌污染,可引起多人感染。
志贺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也属于急性肠胃炎的范畴,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志贺菌污染后可导致暴发流行,儿童和青壮年相对易感,因为他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可能增加了接触病原体的机会。
(二)非感染性急性肠胃炎的非传染性
非感染性急性肠胃炎的病因包括饮食不当(如食用过多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暴饮暴食等)、药物不良反应(如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刺激胃肠道黏膜)、过敏反应(对食物、添加剂等过敏)等。这些因素引起的急性肠胃炎不涉及病原体的传播,因此不具有传染性。例如,因过量食用辛辣食物导致的急性肠胃炎,只是胃肠道受到食物刺激而出现炎症反应,不存在病原体在人群中传播的情况。
二、预防感染性急性肠胃炎的措施
(一)个人卫生方面
1.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感染性急性肠胃炎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如电梯按钮、公共交通工具扶手等),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流水洗手,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通过正确的洗手可以有效清除手上的病原体,减少通过手-口途径感染的风险。对于儿童,家长应督促其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比如可以通过唱儿歌等方式引导儿童充分洗手。
2.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用生水。购买食物时要选择新鲜、卫生的食材,肉类、蛋类等要彻底煮熟后再食用,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水果要洗净或去皮后再食用。在外出就餐时,要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厅。对于有过敏史的人群,要特别注意避免食用引起过敏的食物,防止因过敏引发非感染性急性肠胃炎的同时,又因食用不洁食物导致感染性急性肠胃炎。
(二)环境方面
1.公共场所消毒
在幼儿园、学校、养老院等人群密集场所,要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特别是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物体表面、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减少病原体的存活和传播。对于家庭环境,也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对地面、家具等进行擦拭消毒。
2.避免接触传染源
在感染性急性肠胃炎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果身边有人患有感染性急性肠胃炎,要注意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密切接触其分泌物和排泄物,防止被感染。例如,对于诺如病毒感染的患者,其呕吐物和粪便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应避免直接接触,接触后要及时洗手消毒。
三、感染性急性肠胃炎患者的隔离与护理
(一)隔离措施
1.单独居住(家庭内)
感染性急性肠胃炎患者尤其是由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引起的患者,应尽量单独居住,使用单独的卫生间,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密切接触。患者使用过的餐具、毛巾等物品要单独清洗、消毒,可通过煮沸消毒或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等方式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体传播给其他家庭成员。
2.医疗机构内隔离
在医院就诊时,感染性急性肠胃炎患者会被安排在隔离病房,避免与其他患者同住,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止交叉感染。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配合医院的隔离措施,积极照顾患儿的同时,注意自身防护,避免被感染。
(二)护理要点
1.饮食护理
患者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对于呕吐、腹泻症状较严重的患者,要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儿童患者的饮食要更加注意营养均衡和易消化,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调整饮食种类和量。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呕吐、腹泻的频率和量,体温变化等。如果患者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等)、高热不退或精神萎靡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家长要更加细心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