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炎是发生在筋膜的无菌性炎症,有多种类型及病因,临床表现有疼痛、肌肉紧张或痉挛等,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与康复包括非药物治疗(休息、物理治疗等)和药物治疗,不同人群如儿童、女性、老年人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筋膜炎的定义
筋膜炎是一种发生在筋膜的无菌性炎症,筋膜是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起着连接、支撑和保护肌肉等组织的作用。
二、筋膜炎的常见类型及病因
(一)常见类型
1.腰背肌筋膜炎:在成年人中较为多见,常与腰部肌肉劳损、受寒等因素相关。
2.足底筋膜炎:常见于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的人群,如教师、运动员等,多因足底筋膜反复受到牵拉,导致劳损引发炎症。
(二)病因
1.肌肉劳损:长期不良的姿势,如久坐、久站、长时间弯腰等,会使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持续的紧张容易导致筋膜受损引发炎症。以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为例,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容易引发颈背部筋膜炎。
2.受寒:寒冷刺激会使筋膜血管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代谢产物堆积,进而诱发筋膜炎。例如在寒冷的环境中穿着过少,腰部筋膜受到寒冷刺激后可能引发腰背肌筋膜炎。
3.外伤:急性的外伤,如腰部扭伤、足部的急性挫伤等,若没有得到proper恢复,可能会遗留筋膜的损伤,逐渐发展为筋膜炎。
三、筋膜炎的临床表现
(一)疼痛
1.部位特异性疼痛:腰背肌筋膜炎主要表现为腰背部弥漫性的疼痛,疼痛可在晨起时加重,活动后稍有缓解,但长时间活动后又会加剧;足底筋膜炎则主要是足跟部或足底靠近足跟处的疼痛,在晨起第一次踩地时疼痛较为明显,行走一段时间后疼痛可能会有所减轻,但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疼痛又会复发。
2.压痛:在患病筋膜的部位可触及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固定且较为局限,这是筋膜炎较为典型的体征之一。比如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在腰背部特定的肌肉附着点处有明显压痛。
(二)肌肉紧张或痉挛
患病部位的肌肉可能会出现紧张或痉挛的情况,导致局部活动受限。例如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腰部活动不灵活,弯腰、转身等动作受到一定限制;足底筋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行走姿势异常,以减轻足底筋膜的牵拉。
四、筋膜炎的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触摸压痛点的位置、范围,观察肌肉紧张程度以及关节活动受限情况等,初步判断是否患有筋膜炎。
(二)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筋膜的厚度、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发现筋膜的炎性改变,如筋膜增厚、回声不均匀等,但对于一些早期较轻的筋膜炎可能显示不够敏感。
2.磁共振成像(MRI):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筋膜及周围组织的病变情况,对于筋膜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发现筋膜的水肿、渗出等炎性表现。
五、筋膜炎的治疗与康复
(一)非药物治疗
1.休息:患病期间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让受损的筋膜有恢复的时间。例如腰背肌筋膜炎患者要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等加重腰部负担的动作。
2.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对于足底筋膜炎患者,也可以采用温水泡脚的方式,水温一般控制在40℃左右,每次泡脚15-20分钟。
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适当的按摩,能够放松肌肉,改善筋膜的血液循环,缓解筋膜炎的症状。但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损伤。比如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可以进行腰部的轻柔按摩,促进腰部肌肉和筋膜的放松。
拉伸锻炼:进行针对性的肌肉拉伸锻炼有助于改善肌肉紧张状态,减轻筋膜的牵拉。例如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可以进行仰卧位的拱桥运动,即患者仰卧,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几秒后缓慢放下,重复进行;足底筋膜炎患者可以进行足底的拉伸练习,坐在椅子上,将患侧脚放在另一张椅子上,用手缓慢拉toes向身体方向,保持15-30秒,然后放松,重复多次。
(二)药物治疗
对于疼痛较为明显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缓解疼痛,但需注意药物的适应证和可能的不良反应。不过总体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作为辅助手段。
六、不同人群筋膜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相对较少发生筋膜炎,但如果有长时间不良姿势,如长期弯腰玩耍等,也可能出现类似筋膜炎的情况。儿童筋膜炎的治疗更应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如通过纠正不良姿势、适当的轻柔活动和物理治疗等,要避免使用成人的一些强效药物,因为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药物代谢等方面与成人不同,使用不当可能会对儿童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二)女性
女性在特殊时期,如孕期和哺乳期,由于身体激素变化、体重增加等因素,可能更容易出现筋膜炎相关问题。孕期女性腰部负担加重,容易引发腰背肌筋膜炎,此时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可适当进行轻柔的腰部伸展运动;哺乳期女性可能因为抱孩子等姿势不当引发颈肩部筋膜炎,要注意保持正确的抱孩子姿势,避免颈部和肩部肌肉过度紧张。
(三)老年人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筋膜等组织出现退行性改变,更容易发生筋膜炎。老年人筋膜炎的康复要更加注重安全,物理治疗时力度要适中,运动锻炼要缓慢渐进,避免因过度活动导致损伤加重。同时,老年人的血液循环相对较慢,在康复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