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脱性骨折属骨折范畴,好发于青少年和运动员等,常见于膝、踝、肩等部位,有局部疼痛肿胀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依骨折情况选择保守(骨折块小无明显移位时石膏等固定)或手术(骨折块移位明显影响关节时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康复分早期(固定期肌肉等长收缩)、中期(固定后渐增关节活动度)、后期(拆除固定后全面恢复功能)阶段,不同人群康复有别,以促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一、撕脱性骨折属于骨折范畴
撕脱性骨折是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而撕脱性骨折是由于肌肉或韧带突然猛烈收缩,使肌肉、肌腱附着处的骨皮质被撕脱下来而引起的骨折。例如,在剧烈运动中,如篮球运动时,小腿肌肉突然收缩可能导致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足球运动中,足部的突然扭转可能引发足踝部的撕脱性骨折等。
二、撕脱性骨折的特点
(一)好发人群及部位
好发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多见于青少年和运动员等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青少年骨骼生长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骨的强度相对较低,更容易在运动中发生撕脱性骨折;运动员由于高强度的训练和运动,肌肉力量大,突然的肌肉收缩更易导致骨附着点的撕脱。
好发部位:常见于膝关节(如胫骨结节、髌骨等部位)、踝关节(如外踝的腓骨肌腱附着处、内踝的三角韧带附着处等)、肩关节(如肱骨大结节等部位)等部位。以踝关节为例,外踝的撕脱性骨折较为常见,多因足部的内翻暴力导致腓骨短肌等附着处的骨皮质被撕脱。
(二)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受伤部位出现疼痛、肿胀、淤血,局部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受限。例如,踝关节撕脱性骨折时,患者受伤后踝关节迅速肿胀,不敢活动,按压受伤部位疼痛加剧。
特殊表现:部分患者可触及骨折块异常活动,有时能摸到撕脱的骨块。
三、撕脱性骨折的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了解受伤部位的体征,如压痛位置、肿胀范围、关节活动受限程度等,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撕脱性骨折。
(二)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撕脱性骨折的常用方法,可以发现明显的骨皮质撕脱影,能初步确定骨折的部位和大致情况。例如,通过踝关节的X线片可以清晰看到外踝是否有撕脱的骨块。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部位的撕脱性骨折,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块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是对于一些微小的撕脱骨折或关节内的撕脱骨折,CT能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例如,膝关节的撕脱性骨折,CT可以更精确地显示胫骨结节等部位的骨折情况。
MRI检查:可以评估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如肌肉、韧带的损伤程度等,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因为撕脱性骨折往往伴随着周围软组织的损伤,MRI能更好地显示这些软组织的病变。
四、撕脱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一)保守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撕脱骨折块较小,且骨折块没有明显移位的情况,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例如,一些轻度的胫骨结节撕脱性骨折,骨折块移位不明显时,可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
固定方法:通常采用石膏外固定或支具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肿胀、血运等情况。在固定期间,患者需要注意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具有一定的生长塑性能力,保守治疗的效果往往较好,但仍需密切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骨骼发育情况。
(二)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当撕脱骨折块移位明显,影响关节的稳定性或关节面平整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髌骨撕脱性骨折且骨折块移位较大,影响膝关节的正常活动和稳定性时,多需要手术复位内固定。
手术方式: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克氏针钢丝固定、螺钉固定等。手术的目的是将撕脱的骨块复位并固定,恢复骨的连续性和关节的稳定性,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手术后同样需要进行固定和康复训练,但手术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根据手术情况和骨折愈合进程逐步进行。
五、撕脱性骨折的康复
(一)康复阶段划分
早期康复(固定期间):在骨折固定的早期(1-2周内),主要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如踝关节撕脱性骨折固定时,进行小腿肌肉的收缩舒张练习,以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进行适当的肌肉活动,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影响骨折愈合。此阶段要避免患肢长时间下垂,防止肿胀加重。
中期康复(固定2-6周后):当骨折初步稳定后,可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度训练。例如,膝关节撕脱性骨折固定2-6周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练习,但要注意活动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引起骨折部位的疼痛和再移位。对于青少年患者,在康复训练中要鼓励其积极配合,但要注意根据个体恢复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对于成年患者,可适当增加训练的力度和难度,但仍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后期康复(拆除固定后):拆除固定后,要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的进一步恢复、肌肉力量的强化训练以及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训练。例如,踝关节撕脱性骨折拆除固定后,进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内翻、外翻等活动,同时进行小腿肌肉的力量训练,如踮脚尖等动作。此阶段要逐渐增加活动的强度和时间,恢复患肢的正常功能。对于运动员等特殊人群,康复训练要针对其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以尽快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但要注意避免在康复早期就进行高强度的专项运动训练。
总之,撕脱性骨折属于骨折,其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根据骨折情况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康复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在各个阶段的康复要有所区别,以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