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肾脏疾病中肾小球肾炎的IgA肾病、膜性肾病等可致慢性肾衰竭,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药物性、感染相关性等也可引发;继发性肾脏疾病里糖尿病肾病因长期高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肾损害因长期高血压致肾小动脉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因自身抗体攻击肾脏组织等可致慢性肾衰竭;遗传性疾病多囊肾因肾脏出现多个囊肿压迫肾实质影响肾功能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一、原发性肾脏疾病
1.肾小球肾炎
多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可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例如,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在我国较为多见。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等有关,免疫反应持续损伤肾小球结构和功能,随着病情迁延,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从年龄角度看,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青少年相对多见;男性患者可能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因自身免疫等因素影响有一定差异,男性IgA肾病患者在疾病进展为慢性肾衰竭的风险上可能与女性有所不同,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劳累、感染等可能诱发或加重IgA肾病的病情,从而增加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可能性;有IgA肾病病史的患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更易向慢性肾衰竭方向发展。
膜性肾病也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其病理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基底膜增厚等病变。随着病情发展,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蛋白滤过增加,逐渐出现肾功能减退,最终导致慢性肾衰竭。年龄上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发病率相对略高;生活方式中,中老年人如果存在基础疾病控制不佳等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协同促进膜性肾病向慢性肾衰竭进展;有膜性肾病病史且未规范治疗的患者,进展为慢性肾衰竭的风险增加。
2.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药物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较为常见,如长期服用某些镇痛药,如非那西丁等,可引起肾小管-间质损伤。药物在肾小管内蓄积,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肾小管功能障碍,进而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从年龄看,各年龄组均可因用药不当发生,但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更容易因药物引起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并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性别差异相对不突出,但不同性别对药物的代谢等可能有细微差别;生活方式中,自行长期滥用可能损伤肾功能的药物是重要诱因;有长期不当用药病史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发生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进而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风险较高。
感染相关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如肾盂肾炎反复发作,可导致肾小管-间质反复损伤。细菌等病原体感染肾脏后,引起炎症反应,损伤肾小管和间质组织。年龄上,儿童和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肾盂肾炎且反复发作,从而增加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风险;女性由于尿道短等解剖结构特点,相对男性更易发生肾盂肾炎,若反复发作,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风险更高;生活方式中,个人卫生习惯差等可能增加肾盂肾炎发生风险,进而影响慢性肾衰竭的发生;有肾盂肾炎反复发作病史的人群,需警惕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二、继发性肾脏疾病
1.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关键因素。高血糖引起肾小球内高滤过、糖化终产物形成等,损伤肾小球毛细血管和系膜细胞。从年龄看,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增加,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较长等因素,更易出现糖尿病肾病并进展为慢性肾衰竭;男性和女性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上,总体机制相似,但可能因女性内分泌等因素在疾病早期的表现略有不同;生活方式中,糖尿病患者如果不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加速糖尿病肾病向慢性肾衰竭进展;有糖尿病病史且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理想的患者,是发生慢性肾衰竭的高危人群。
2.高血压肾损害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进而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和肾小球滤过功能。高血压引起肾内压力增高,损伤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使肾小球缺血缺氧,逐渐出现肾功能减退。年龄上,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更易发生高血压肾损害并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者在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风险上,总体相关,但男性高血压患者如果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等,可能在疾病进展为慢性肾衰竭的速度上有一定影响;生活方式中,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高血压病情,从而促进高血压肾损害向慢性肾衰竭发展;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的人群,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潜在人群。
3.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肾脏时可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自身抗体攻击肾脏组织,导致肾小球、肾小管等受损。年龄上,多见于育龄期女性,但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因为自身免疫病的发病与女性激素等因素有关;生活方式中,感染、紫外线暴露等可能诱发或加重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从而影响肾炎向慢性肾衰竭进展;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且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易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三、遗传性肾脏疾病
1.多囊肾
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较为常见。患者肾脏内出现多个囊肿,逐渐增大,压迫肾实质,破坏肾组织,影响肾功能。从年龄看,通常在成年后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囊肿逐渐增多、增大,肾功能逐渐减退;性别差异不明显;生活方式中,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生活方式对多囊肾的遗传发病有直接影响,但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机体整体健康,间接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有多囊肾家族遗传史的人群,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因为该病有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