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因素可导致尿毒症,原发性肾脏疾病中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膜性肾病)、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会致尿毒症;继发性肾脏疾病里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等可引发;遗传性疾病多囊肾会使病情进展至尿毒症;尿路梗阻、滥用肾毒性药物等也会增加患尿毒症风险。
一、原发性肾脏疾病
1.肾小球肾炎
不同类型的肾小球肾炎长期进展可能导致尿毒症。例如,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类型之一,在我国较为多见。患者体内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等部位,引起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损伤会逐渐破坏肾小球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一般来说,IgA肾病患者中约有10%-40%在10-20年内会进展到慢性肾衰竭阶段,进而发展为尿毒症。
膜性肾病也是导致尿毒症的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体内产生的抗体与肾小球基底膜上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后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膜性肾病起病相对隐匿,部分患者病情会缓慢进展,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后,肾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2.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药物性因素是引起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长期或不当使用,会对肾小管和间质造成损伤。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为例,它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等机制,导致肾小管功能障碍,进而影响肾脏的整体功能。如果损伤持续存在且不断加重,会影响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以及滤过功能,最终可能引发尿毒症。另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肾小管-间质也可导致病情逐渐发展至尿毒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时,除了影响肾小球外,也会对肾小管-间质造成损害,随着病情进展,肾功能逐步恶化。
二、继发性肾脏疾病
1.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因素。高血糖会引起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促使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生等病理改变。随着病程的延长,一般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就有可能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如尿微量白蛋白增多等。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肾小球结构和功能遭到严重破坏,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最终会发展为尿毒症。据统计,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0%-40%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20%-3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肾病,其中部分患者会进展到尿毒症阶段。
2.高血压肾病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进而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和肾小球的功能。高血压使得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引起肾小球纤维化、萎缩以及肾间质纤维化。随着病情的进展,肾脏的滤过功能逐渐减退。例如,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收缩压持续高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持续高于90mmHg,经过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后,肾脏结构和功能逐步受损,最终可发展为尿毒症。一般来说,高血压病程超过10-15年的患者,发生高血压肾病并进展到尿毒症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3.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当累及肾脏时即可引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多种自身抗体攻击肾脏组织,包括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等部位。患者体内的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受损。病情会呈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的过程,每次发作都会对肾脏造成进一步的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肾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约有50%-70%会出现肾脏受累,其中一部分患者会进展到尿毒症阶段。
三、遗传性肾脏疾病
1.多囊肾
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和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其中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较为常见。患者体内的相关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肾脏出现多个囊肿。这些囊肿会逐渐增大,压迫肾脏组织,破坏肾单位,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随着囊肿数量的增多和体积的增大,肾脏的滤过功能会逐渐下降,一般在30-50岁左右,患者可能会出现肾功能减退的表现,如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最终发展为尿毒症。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患者中,约有50%在60岁左右会进展到终末期肾病(即尿毒症阶段)。
四、其他因素
1.尿路梗阻
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如输尿管结石、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会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尿液在肾脏内积聚,引起肾盂积水,进而压迫肾实质,影响肾脏的血液循环和滤过功能。长期的尿路梗阻会导致肾脏的正常结构被破坏,肾功能逐渐减退。例如,前列腺增生在中老年男性中较为常见,随着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压迫尿道,导致尿路梗阻,若不及时治疗,病情逐渐进展,会引起肾脏积水,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对于单侧尿路梗阻,如果不及时解除,大约3-6个月内就可能导致患侧肾脏功能明显受损,双侧尿路梗阻则会更快地引起肾功能衰竭进而发展为尿毒症。
2.滥用肾毒性药物
除了前面提到的药物引起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外,一些其他肾毒性药物的不当使用也会增加患尿毒症的风险。例如,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等,长期服用会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最终发展为尿毒症。还有一些抗肿瘤药物,如顺铂等,在化疗过程中使用不当也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影响肾功能,若损伤持续存在且未得到有效处理,也可能导致尿毒症的发生。不同的肾毒性药物对肾脏损伤的机制不同,但共同结果都是破坏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随着损伤的积累,肾功能逐渐下降至尿毒症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