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包括症状表现(疼痛、肿胀、弹响和交锁等)、体格检查(麦氏征、研磨试验等)及影像学检查(X线、MRI等);治疗有非手术治疗(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药物治疗等)和手术治疗(半月板修整术、半月板缝合术等);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训练,中期强化关节活动度、开展平衡和本体感觉训练,后期恢复正常活动、巩固功能;预防需运动方面合理运动、增强肌肉力量,日常生活注意姿势、控制体重。
一、半月板损伤的诊断
1.症状表现
疼痛:受伤时可能有撕裂感,随后膝关节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可伴有深部的间歇性疼痛。例如,上下楼梯、蹲起时疼痛明显,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无显著差异,但儿童半月板损伤多与运动创伤等有关,成人则可能因退变、运动损伤等引发。
肿胀:受伤后膝关节迅速肿胀,若为急性损伤,数小时内即可出现,肿胀程度与损伤程度相关,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者可能恢复较慢。
弹响和交锁:膝关节活动时可能出现弹响,有时会出现交锁现象,即膝关节突然卡住,不能屈伸,年龄较大者退变基础上的半月板损伤更易出现交锁情况。
2.体格检查
麦氏征:医生将患者膝关节屈曲,检查者一手握住足部,另一手固定膝关节,做小腿内旋外旋和屈伸活动,若出现疼痛或弹响为阳性,提示半月板损伤,但不同病史患者结果可能有差异,比如有旧伤复发者检查需更细致。
研磨试验: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90°,检查者将小腿下压,同时作内外旋活动,若引起疼痛,提示半月板损伤。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排除其他骨性病变,如骨折等,但不能直接显示半月板损伤,不过能观察膝关节骨质情况,对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进行初步筛查。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半月板损伤最准确的方法,能清晰显示半月板损伤的部位、类型等,各年龄、性别患者均可通过MRI明确半月板损伤情况。
二、半月板损伤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休息制动:急性期应让膝关节休息,避免进一步活动加重损伤,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运动员需严格制动以利于恢复,儿童患者制动需注意合适的固定方式,避免影响生长发育。
物理治疗:急性期可进行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以减轻肿胀和疼痛;恢复期可采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损伤修复,不同年龄患者物理治疗参数需适当调整,儿童皮肤娇嫩,物理治疗能量需控制。
康复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膝关节周围肌肉的收缩训练,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以及逐步增加的膝关节屈伸等活动度训练和力量训练,不同年龄人群康复训练进度不同,儿童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适合其生长阶段的训练。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儿童应避免使用,成人根据病情合理选用,注意药物可能的胃肠道等副作用。
2.手术治疗
半月板修整术:适用于半月板损伤较轻、退变不严重的情况,通过手术修整损伤的半月板边缘,保留更多半月板组织,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适应证略有不同,老年患者需综合考虑全身情况。
半月板缝合术:对于损伤部位血运较好的半月板损伤,可采用缝合术,让半月板损伤部位愈合,儿童半月板血运较丰富,部分适合缝合术,但需谨慎评估。
三、半月板损伤的康复
1.早期康复(术后或损伤初期)
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或损伤初期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可采用被动活动方式,如家属帮助屈伸膝关节,每天逐渐增加活动度,不同年龄患者活动度增加速度不同,儿童要轻柔操作。
肌肉力量训练: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每次收缩持续5-10秒,休息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各年龄人群均可进行,但强度需调整。
2.中期康复
关节活动度强化:在早期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可采用主动辅助屈伸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辅助屈伸膝关节,同时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抬高下肢至30°左右,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
平衡和本体感觉训练:进行平衡板训练、单腿站立训练等,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平衡和本体感觉功能,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平衡训练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难度,比如长期伏案工作者平衡能力较差,需加强训练。
3.后期康复
恢复正常活动:逐步增加膝关节的负重和活动强度,进行上下楼梯训练、慢跑等低强度运动,各年龄人群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不同,运动员恢复正常运动需更严格的康复评估。
功能巩固:进行综合性的功能训练,包括球类运动的基本动作训练等,巩固膝关节的功能,确保膝关节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能正常发挥作用,不同年龄、生活方式人群最终恢复到的功能水平不同,但都要以膝关节无明显不适为标准。
四、半月板损伤的预防
1.运动方面
合理运动: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运动时选择合适的场地和装备,如穿合适的运动鞋,不同年龄人群运动项目选择不同,儿童避免过度剧烈运动,成人运动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运动强度和项目,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单一运动导致半月板损伤。
增强肌肉力量:通过锻炼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如进行深蹲、靠墙静蹲等训练,增强股四头肌、腘绳肌等力量,稳定膝关节,不同性别人群均可通过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女性在孕期产后等特殊时期要注意逐步恢复锻炼。
2.日常生活
注意姿势:保持正确的行走、坐姿等,避免长时间蹲着、跪着等不良姿势,减少膝关节半月板的异常受力,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从事站立工作者要注意工作中的姿势调整,减轻膝关节负担。
控制体重:过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容易引发半月板损伤,不同年龄人群都应保持合理体重,通过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如BMI保持在正常范围(18.5-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