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有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表现。症状上腹痛多突然发作、程度不一且可向腰背部放射等,恶心呕吐多在腹痛时或后出现,发热多为中度且持续一定时间;体征有腹部压痛、腹胀等;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发病后2-12小时升高、24小时达高峰等,血脂肪酶升高稍晚,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或合并感染时明显升高。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人群在各表现上可能有差异。
一、症状表现
(一)腹痛
1.特点:多为突然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可为钝痛、胀痛、钻痛或刀割样痛等。疼痛常较剧烈,且呈持续性,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弯腰抱膝位可缓解疼痛。例如,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发现,约90%以上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腹痛症状,疼痛部位多以中上腹为主。
2.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的患者腹痛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腹痛可能不如成人描述得准确,但也会出现哭闹、拒食等表现来提示腹部不适;老年患者由于痛觉敏感度可能降低,腹痛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需高度重视。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饮酒、高脂饮食等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时腹痛可能更为明显,这与这些生活方式导致胰腺分泌异常等因素相关。
4.病史影响:有胆道疾病病史的患者,在发作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时腹痛可能与胆道疾病引起的疼痛有一定关联,但表现为更具胰腺炎特点的腹痛。
(二)恶心、呕吐
1.表现:多数患者在腹痛发生的同时或之后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呕吐胆汁。呕吐后腹痛症状多无明显缓解。研究表明,约70%-80%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恶心、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等情况,需要密切关注补液等情况;老年患者由于胃肠道功能本身可能较弱,恶心、呕吐可能会加重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时恶心、呕吐症状可能更频繁。
4.病史影响: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时恶心、呕吐可能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加重病情。
(三)发热
1.特点:多数患者有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一般持续3-5天。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升高,需考虑合并感染等情况。例如,临床统计显示,约50%-60%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发热时需警惕是否合并其他并发症,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老年患者发热可能提示感染等更严重的情况,需要积极排查感染源。
3.生活方式影响:免疫力较低的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等)人群,发生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时发热可能更容易出现且恢复相对较慢。
4.病史影响:有感染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发生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时发热可能与基础病史相关,需要综合判断。
二、体征表现
(一)腹部体征
1.腹部压痛:上腹部有明显压痛,压痛部位与腹痛部位基本一致,但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压痛较为明显,但不如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那样剧烈的反跳痛和肌紧张。例如,在腹部体格检查中,约90%以上的患者上腹部有压痛表现。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腹部体征可能不典型,压痛可能较难准确判断,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评估;老年患者腹部肌肉相对松弛,压痛表现可能不如中青年明显,但仍要重视。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腹部体征可能因腹部肌肉状态等因素受到一定影响。
4.病史影响:有腹部手术史等病史的患者,腹部体征可能因腹腔粘连等情况而不典型。
2.腹胀:部分患者会出现轻度腹胀,是由于胰腺炎症刺激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儿童患者腹胀可能影响其进食和呼吸等,需要关注;老年患者腹胀可能提示胃肠蠕动恢复较慢等问题。
三、实验室检查相关表现
(一)血淀粉酶升高
1.变化特点:血淀粉酶一般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升高程度一般相对较轻,通常低于3倍正常上限。例如,多项临床研究显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大多在正常上限的2-3倍之间。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血淀粉酶的正常参考值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血淀粉酶升高诊断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时要结合儿童的正常参考范围来判断;老年患者由于肾功能等可能有一定减退,血淀粉酶清除可能受到影响,需要综合评估。
3.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大量饮酒等生活方式可能导致血淀粉酶基础值有一定波动,影响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的诊断判断。
4.病史影响:有胰腺疾病病史的患者,血淀粉酶基础水平可能异常,影响对本次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的诊断。
(二)血脂肪酶升高
1.变化特点:血脂肪酶升高较血淀粉酶稍晚,一般在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血脂肪酶升高也有一定特点,其升高程度对于诊断有一定价值。临床研究发现,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血脂肪酶升高也多在一定范围内,对诊断有辅助意义。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血脂肪酶的正常参考范围与成人不同,儿童血脂肪酶升高诊断时需依据儿童的正常参考范围;老年患者血脂肪酶的代谢等情况可能影响其检测结果的解读。
(三)血常规表现
1.白细胞计数:患者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升高,一般在(10-15)×10/L左右,分类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如果合并感染,白细胞计数会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显著增高。例如,当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合并胰腺周围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能超过2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大于90%。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儿童白细胞计数升高诊断感染等情况时要结合儿童的正常范围;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减退,白细胞计数升高幅度可能不如中青年明显,但感染时仍会有相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