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相关观察与监测包括粪便隐血试验、呕血与黑便观察、血常规检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粪便隐血试验可提示消化道微量出血,不同人群采集标本和判断需考虑差异;呕血少量呈咖啡样、大量呈鲜红色,黑便少量柏油样、大量稀糊或水样且伴腥臭味;血常规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可反映出血量,不同人群有差异;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分别有不同原理及对不同人群的意义。
一、粪便隐血试验
1.原理及意义:消化道出血量在5-10ml以上时,粪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这是因为少量的血液进入消化道后,红细胞被消化破坏,但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红素具有一定的化学特性,可通过隐血试验检测出来。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当胃肠道存在微量出血时,粪便中的血红蛋白就能够被隐血试验检测到,从而提示有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2.特殊人群考虑:对于儿童患者,进行粪便隐血试验时要注意标本的采集,避免粪便被污染等情况影响结果。由于儿童的消化道出血可能有其特殊原因,如肠套叠等,所以在检测时需要结合患儿的病史、症状等综合判断。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进行粪便隐血试验前,要询问其近期的用药情况等,因为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隐血试验的结果,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需要排除药物干扰后再准确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及出血量情况。
二、呕血与黑便的观察
1.呕血情况判断
少量呕血:当呕血量较少时,呕吐物可能仅表现为咖啡色样物质,这是因为血液在胃内经过胃酸作用后,血红蛋白被转化为酸化正铁血红蛋白。一般来说,一次呕血量在250-300ml以下时,可能会以呕咖啡样物为主。例如,某些上消化道小量出血的患者,呕吐物中可见咖啡色的部分消化液混合血液的物质。
大量呕血:如果呕血量较大,可表现为鲜红色血液,这提示出血速度较快且出血量较多。当出血量超过500ml时,可能会出现呕鲜血的情况,同时可能伴有头晕、心慌、乏力等休克前期表现。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大量呕血的影响不同。儿童大量呕血可能会迅速导致血容量不足,引起休克等严重后果,需要紧急处理;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心脑血管功能相对较弱,大量呕血更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所以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生命体征等。
2.黑便情况判断
少量黑便:黑便呈柏油样,是因为血液在肠道内经过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当消化道出血量在100ml左右时,可出现黑便。此时黑便的量相对较少,形状可能较为成形,颜色为典型的柏油样黑亮。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饮酒的患者,本身胃黏膜可能受到损伤,更容易出现消化道出血导致黑便,需要关注其饮酒史对胃黏膜的影响以及黑便情况。
大量黑便:如果出血量较大,黑便可能呈稀糊状甚至水样便,颜色更黑且伴有腥臭味。当出血量超过1000ml时,黑便的性状会发生明显改变,同时患者可能出现休克的表现,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意识障碍等。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患有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患者,出现大量黑便提示可能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情较为危急,需要立即进行处理。
三、血常规检查
1.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
原理及意义:消化道出血后,由于失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会发生变化。一般在出血后3-4小时以上,可出现血红蛋白下降、红细胞计数减少的情况。当出血量较大时,血红蛋白下降明显。例如,失血量达到全身血容量的20%以上时,血红蛋白可明显降低。通过血常规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出血量的大致范围。比如,血红蛋白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提示有大量的消化道出血。
特殊人群差异:儿童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造血功能等与成人不同。在消化道出血时,儿童的血红蛋白下降速度可能相对较快,因为儿童的血容量相对较少。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造血功能减退等情况,所以在判断消化道出血量时,不能仅依据血红蛋白的绝对值,还需要结合其基础的血红蛋白水平等综合判断。例如,老年患者基础血红蛋白水平较低,当出现消化道出血时,可能血红蛋白下降不明显,但实际上出血量已经较多,需要更加仔细地评估。
四、血流动力学监测
1.心率监测
原理及意义:消化道出血时,机体为了维持重要脏器的灌注,会通过心率加快来代偿。一般来说,出血量在1000ml左右时,心率可超过100次/分钟。心率的变化是反映出血量和休克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例如,研究发现,在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中,心率增快是较早出现的变化之一,通过持续监测心率,可以动态评估出血量的变化情况。
特殊人群考虑:儿童患者心率本身比成人快,在消化道出血时,儿童的心率变化可能更为敏感。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心率加快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心率变化在评估出血量时需要结合其基础心率等情况综合判断。比如,老年患者基础心率较慢,当出现消化道出血时,心率可能不会明显增快到典型的代偿心率范围,但实际上可能已经存在较大量的出血,需要结合其他指标一起评估。
2.血压监测
原理及意义:早期消化道出血量较少时,血压可能无明显变化。当出血量达到800-1000ml以上时,可出现血压下降。收缩压下降是休克的重要指标之一,当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超过30mmHg时,提示出血量较大,已经进入休克状态。不同年龄的患者血压变化的意义不同。儿童患者血压下降提示血容量丢失较多,病情较为严重,需要立即进行液体复苏等处理;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当出现消化道出血导致血压下降时,可能原本的高血压基础值较高,此时血压下降可能意味着更大量的失血,需要迅速采取措施补充血容量等。
特殊人群考虑: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消化道出血导致的血压下降可能会诱发心肌缺血等并发症。所以在监测血压的同时,需要关注这类患者的心电图等其他相关指标,以综合判断病情。对于妊娠期女性患者,消化道出血导致的血压变化需要特别谨慎处理,因为不仅要考虑孕妇自身的情况,还要考虑胎儿的安危,需要在保证孕妇血容量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