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引起。局部因素包括牙菌斑牙结石刺激、牙龈炎、牙周炎、不良修复体刺激、外伤等;全身因素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内分泌紊乱(如青春期龈炎、妊娠期龈炎)、其他全身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等,不同因素在成因、年龄性别影响、生活方式关联及病史情况等方面各有特点。
一、局部因素引起的牙龈出血
(一)牙菌斑、牙结石
1.成因:牙菌斑是不断积聚在牙齿表面的细菌薄膜,牙结石则是牙菌斑钙化后形成的坚硬物质,它们会持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脆弱,容易出血。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漱口的人群,牙菌斑和牙结石更容易堆积。
2.年龄性别影响: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成年人由于口腔卫生维护相对不如儿童等群体重视,发生率可能相对高一些。
3.生活方式关联:长期吸烟、爱吃甜食且口腔清洁不勤的人,牙菌斑和牙结石形成速度更快,牙龈出血风险增加。
4.病史情况:本身有牙周炎等牙周病史的人,牙龈出血更易发生且程度可能更严重。
(二)牙龈炎
1.成因:主要是细菌感染引起牙龈的炎症反应,牙龈组织充血、水肿,轻轻触碰就会出血。比如细菌在口腔内大量繁殖,引发牙龈的免疫反应导致炎症。
2.年龄性别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相对常见,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更容易出现牙龈炎导致牙龈出血;性别差异不显著。
3.生活方式关联:口腔卫生习惯差是重要因素,如刷牙方法不正确、刷牙时间短等;另外,熬夜、压力大等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时,也容易诱发牙龈炎出血。
4.病史情况:有过牙龈炎反复发作病史的人,再次出现牙龈出血的可能性大。
(三)牙周炎
1.成因:是牙龈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除了牙龈炎症外,还会破坏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等,导致牙龈萎缩、牙齿松动,也会引起牙龈出血。细菌感染持续作用,使牙周组织的炎症加重。
2.年龄性别影响:中老年人相对高发,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逐渐出现退变,抗病能力下降;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男性可能由于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更多,发病率可能稍高。
3.生活方式关联:吸烟是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另外,患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牙周炎更容易发生,牙龈出血也更严重。
4.病史情况: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病史且控制不佳的人,牙周炎相关的牙龈出血更常见。
(四)不良修复体
1.成因:不合适的假牙、补牙材料等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出血。比如修复体边缘粗糙,不断摩擦牙龈组织。
2.年龄性别影响:任何安装了不合适修复体的人群都可能出现,无明显年龄和性别差异。
3.生活方式关联:因需要安装修复体而进行相关治疗的人群,若修复体制作不精准或不合适,就容易引发牙龈出血,生活方式本身影响相对较小,但修复体安装后的维护很重要。
4.病史情况:有过口腔修复治疗病史的人,若修复体不合适,更易出现牙龈出血。
(五)外伤
1.成因:刷牙用力过猛、使用过硬的牙刷、进食时不慎咬伤牙龈等,都可能导致牙龈局部损伤出血。例如刷牙时横向用力刷牙,容易损伤牙龈乳头。
2.年龄性别影响: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儿童可能因玩耍时不慎咬伤等情况导致外伤出血,需要家长留意。
3.生活方式关联:刷牙方法不正确、喜欢吃坚硬食物等生活方式,会增加外伤导致牙龈出血的风险。
4.病史情况:有过口腔外伤史或本身牙龈较脆弱的人,更易因外伤出现出血。
二、全身因素引起的牙龈出血
(一)血液系统疾病
1.成因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牙龈出血,同时可能伴有皮肤瘀点、瘀斑等。例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体内产生抗体破坏血小板。
白血病: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凝血因子异常等,从而引起牙龈出血,还可能伴有发热、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
2.年龄性别影响:血液系统疾病可发生在各年龄段,白血病在儿童和青少年相对多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无明显性别差异。
3.生活方式关联:一般生活方式与血液系统疾病的直接关联不大,但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等不良环境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从而间接影响牙龈出血情况。
4.病史情况:有血液系统疾病家族史或本身已确诊血液系统疾病的人,牙龈出血更可能与血液系统问题相关。
(二)内分泌紊乱
1.成因
青春期龈炎:青春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发生牙龈炎症出血。例如雌激素水平升高,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妊娠期龈炎:女性妊娠期体内孕激素水平大幅升高,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更敏感,容易发炎出血。
2.年龄性别影响:青春期龈炎主要发生在青春期青少年;妊娠期龈炎仅见于女性妊娠期。
3.生活方式关联:青春期人群若口腔卫生不佳,更容易在激素变化基础上出现牙龈出血;妊娠期女性若口腔清洁不到位,也会加重牙龈炎症出血情况。
4.病史情况:有过青春期龈炎或妊娠期龈炎病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时更易出现妊娠期龈炎导致牙龈出血。
(三)其他全身疾病
1.成因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口腔感染,包括牙龈炎症,从而导致牙龈出血。同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肝硬化: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受损,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容易引起牙龈出血,还可能伴有黄疸、腹水等症状。
2.年龄性别影响: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和女性发病无明显差异;肝硬化可发生在各年龄段,男性相对多见,与饮酒等因素相关。
3.生活方式关联:糖尿病患者若不控制饮食、不规律用药导致血糖长期高,牙龈出血易发生;肝硬化患者往往有长期大量饮酒、病毒性肝炎等病史,这些生活方式因素导致肝脏受损引发相关问题。
4.病史情况:有糖尿病、肝硬化等全身疾病病史且控制不佳的人,牙龈出血更可能由这些全身疾病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