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MAP,胰腺水肿、自限性)和重症(SAP,胰腺坏死、有器官障碍或局部并发症、病死率高);根据病理改变分为水肿型(胰腺体积增大、间质水肿充血、胰周少量渗出)和坏死型(胰腺实质出血坏死、有脂肪坏死等);根据病因相关分为胆源性(与胆道疾病相关)、酒精性(长期大量饮酒致胰液异常、胰腺损伤)、高脂血症性(甘油三酯高致胰腺微循环障碍等)及其他病因型(胰腺分裂、ERCP术后、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型
1.轻症急性胰腺炎(MAP)
特点:多数患者属于此型,病情相对较轻,以胰腺水肿为主,常呈自限性。一般经过适当的支持治疗后可在1-2周内恢复。
相关因素:从年龄角度看,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不同年龄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等可能影响病情进展。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可能会使病情恢复相对复杂。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饮酒、暴饮暴食等可能是诱发因素,有相关研究表明,长期饮酒者胰腺受到酒精刺激,胰腺分泌功能紊乱,容易引发急性胰腺炎,而轻症患者通过戒酒等生活方式调整后恢复较好。对于有胆道疾病病史的患者,胆道结石等可引起胰管梗阻,增加胰腺炎发生风险,但轻症患者在积极治疗胆道疾病诱因后,病情可得到控制。
2.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特点:病情严重,胰腺组织常发生坏死,可伴有胰腺外器官功能障碍或局部并发症,如胰腺脓肿、假性囊肿等。病死率较高。
相关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器官功能减退,对疾病的耐受能力和恢复能力下降。生活方式上,持续大量饮酒、暴饮暴食且程度较重的患者更易发展为重症。有严重胆道疾病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胆道梗阻严重,胰液引流障碍显著加重,容易导致胰腺组织坏死等重症表现。同时,一些基础疾病如严重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代谢紊乱,也会增加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
二、根据病理改变分型
1.水肿型急性胰腺炎
病理表现:胰腺体积增大,主要为间质水肿、充血,胰周可有少量渗出。显微镜下可见胰腺腺泡、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
相关因素:年龄方面,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儿童患者如果是由于病毒感染等引起的水肿型胰腺炎,病情相对可能较易控制,但也需密切关注。生活方式中,短期的暴饮暴食等诱因可能引发水肿型胰腺炎,这种类型通过禁食、胃肠减压等支持治疗,胰腺水肿可逐渐消退。对于有胆道微结石等轻微胆道问题的患者,也可能导致胰腺轻度水肿,进而引发水肿型胰腺炎,及时处理胆道微结石等诱因后,病情可缓解。
2.坏死型急性胰腺炎
病理表现:胰腺实质出血、坏死,可见灰白色或黄色斑块的脂肪坏死,可伴有皂化斑形成。胰腺周围组织可见大量渗出,可形成胰周积液、脓肿等。
相关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以及长期大量饮酒、有严重胆道疾病且未及时治疗的患者更易出现坏死型胰腺炎。例如,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胰腺慢性损伤,在此基础上再受到一些诱因刺激时,容易发生胰腺组织坏死。有严重胆道梗阻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胰液排出极度受阻,胰腺组织缺血缺氧,加速胰腺坏死的进程。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特殊基础疾病的患者,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参与胰腺组织的损伤,增加胰腺坏死的风险。
三、根据病因相关分型
1.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病因:与胆道疾病密切相关,如胆道结石、胆道蛔虫、胆管炎等导致胆道梗阻,胆汁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起胰腺自身消化。
相关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有胆道疾病病史的人群是高危人群。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胆道功能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增加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生风险。例如,妊娠期间孕激素水平升高,可导致胆道平滑肌松弛,胆汁淤积,增加胆道结石形成的风险,进而引发胆源性胰腺炎。对于有胆道疾病的患者,如胆道结石患者,结石移动可嵌顿于胆总管末端,引起胰管梗阻,是胆源性胰腺炎的常见诱因,需要积极处理胆道结石等病因来预防胰腺炎复发等情况。
2.酒精性急性胰腺炎
病因:长期大量饮酒是主要病因,酒精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黏稠的胰液,引起胰管内压升高,同时酒精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胰腺组织,激活胰酶,导致胰腺炎症。
相关因素:主要见于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男性相对女性可能有更高的饮酒率,所以男性发生酒精性胰腺炎的风险相对较高。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中,随着饮酒年限和饮酒量的增加,患病风险逐渐升高。例如,每日饮酒量超过一定限度(如男性每日饮酒相当于酒精量80g以上,持续10年以上),发生酒精性胰腺炎的几率显著增加。这类患者需要严格戒酒,戒酒对于预防胰腺炎复发和病情进展至关重要。
3.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病因: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通常甘油三酯>11.3mmol/L时易引发胰腺炎。高脂血症可导致胰腺微循环障碍,胰酶激活,引起胰腺炎症。
相关因素:肥胖人群、有家族性高脂血症病史的人群以及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导致血脂升高的人群易患此病。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肥胖的中青年人群相对更常见。例如,一些肥胖的年轻人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导致血脂升高,进而引发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对于这类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脂水平,如通过饮食控制(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来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以预防胰腺炎复发和改善病情。
4.其他病因型急性胰腺炎
病因:包括胰腺分裂、ERCP术后、感染(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因素。
相关因素:胰腺分裂患者是由于胰腺胚胎发育异常导致胰管引流不畅,容易引发胰腺炎。不同病因对应的人群有所不同,如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多见于中年女性,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对于因药物引起的胰腺炎患者,在停用相关药物后,病情可能会有所缓解,但需要根据具体药物和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例如,使用噻嗪类利尿剂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钾等指标,同时关注胰腺情况,一旦出现胰腺炎相关表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