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预后受基础病因、肾功能分期、并发症情况影响,不干预会逐渐进展至尿毒症期,积极干预可改善预后,基础疾病控制能延缓进展,肾脏替代治疗可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通过控制基础疾病、干预并发症、规范肾脏替代治疗等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一、影响预后的因素
1.基础病因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膜性肾病,部分患者经过规范治疗病情可相对稳定,但也有部分会逐渐进展至肾功能衰竭,其预后与病理分期等相关,早期膜性肾病病理分期较轻者预后相对较好;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预后通常较差,疾病进展较快。对于女性患者,某些与自身免疫相关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可能受激素水平等影响,预后可能有一定差异。从生活方式看,长期高蛋白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若高血压控制不佳,会加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肾损伤,影响预后。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的预后与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肾功能衰竭进展相对缓慢;血糖控制不佳者,病情进展迅速。男性糖尿病患者可能因糖尿病相关血管病变等因素,肾功能恶化风险相对更高。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等问题,更难控制血糖,进而影响糖尿病肾病的预后。有长期吸烟史的糖尿病患者,烟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重肾脏血管病变,不利于糖尿病肾病预后。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血压控制水平是关键因素。血压控制达标(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的患者,肾功能衰竭进展相对缓慢;血压控制不达标者,肾功能恶化较快。老年患者患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时,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肾脏自身调节功能下降,预后相对更差。有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会使血压更难控制,进而影响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预后。
2.肾功能分期
肾功能代偿期:肾小球滤过率(GFR)在50-89ml/(min·1.73m2),此阶段肾脏仍有一定代偿能力,若能及时去除诱因,控制基础疾病,预后相对较好。例如由良性肾小动脉硬化早期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处于代偿期时,通过积极控制血压等,病情进展可被延缓较长时间。对于年轻患者,肾功能代偿期预后通常比老年患者好,因为年轻患者身体整体状况相对较好,对治疗的耐受性等相对更佳。
肾功能失代偿期:GFR在25-49ml/(min·1.73m2),此阶段肾脏代偿能力明显下降,病情进展速度较代偿期加快。患者可能出现贫血、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女性患者在这个阶段可能因贫血等问题出现体力下降等情况,生活质量受影响。有合并感染等情况的患者,会加重肾功能损伤,影响预后。
肾衰竭期:GFR在10-24ml/(min·1.73m2),患者症状逐渐加重,如严重贫血、明显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老年患者在肾衰竭期更易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等,预后相对更差。合并糖尿病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肾衰竭期病情会更复杂,预后更不容乐观。
尿毒症期:GFR小于10ml/(min·1.73m2),患者需要依赖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等。此阶段患者并发症多,生活质量低,预后较差。无论男女,尿毒症期患者都面临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等,且随着年龄增长,各器官功能进一步衰退,预后更差。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尿毒症患者,会进一步加重身体状况的恶化,影响预后。
3.并发症情况
心血管并发症: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合并心血管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心血管并发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心脏功能就相对较弱,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更高,预后更差。有高血压病史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因为高血压会加重心脏和血管的负担,促进心血管并发症的发展。
肾性贫血: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等原因易出现肾性贫血。严重贫血会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导致患者活动耐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同时也会影响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进而影响预后。女性患者可能因贫血出现月经紊乱等情况,进一步影响生活质量和预后。
钙磷代谢紊乱: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钙磷代谢紊乱,可导致肾性骨病等。肾性骨病会影响患者骨骼健康,增加骨折风险等,进而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二、预后的整体趋势及干预措施对预后的改善
1.整体趋势
若不进行有效的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通常会逐渐进展,最终发展至尿毒症期,需要依赖肾脏替代治疗。但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2.干预措施对预后的改善
基础疾病控制:对于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规范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控制基础疾病,可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例如对于符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指征的膜性肾病患者,规范用药能稳定病情,改善预后。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可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一步恶化。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如糖尿病患者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血糖等指标的控制,从而改善预后。对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患者,严格控制血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不仅能控制血压,还能减轻肾小动脉硬化,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改善预后。
肾脏替代治疗: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至尿毒症期时,肾脏替代治疗是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等治疗方式可替代肾脏部分功能,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通过规范的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生存时间可延长,生活质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对于老年尿毒症患者,选择合适的透析方式并做好透析相关护理等,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在透析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等,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总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早期干预并发症以及规范的肾脏替代治疗等措施,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