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来源:民福康

尿蛋白高是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出正常范围,常见于肾小球疾病(如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性疾病等,通过尿液和血液检查可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等,不同人群尿蛋白高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常见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要注意休息饮食等,育龄女性警惕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肾损害要告知生育计划等,中老年常见高血压肾损害等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检查等。

一、定义与正常范围

尿蛋白高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出正常范围。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有极少量蛋白质,尿蛋白定量检测一般小于150mg/24h,尿蛋白试纸检测呈阴性。

二、常见原因

(一)肾小球疾病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微小病变型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发病机制可能与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和分子屏障受损有关,导致蛋白质大量漏出。据相关研究,微小病变型肾病约占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80%-90%。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各年龄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其病理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不同程度的弥漫增生,可引起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出现尿蛋白升高。

膜性肾病,好发于中老年,起病隐匿,病理特点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尿蛋白增多。

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糖尿病肾病,多见于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一般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糖尿病肾病。其发病机制与高血糖引起的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多元醇途径激活、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等有关,可逐渐出现尿蛋白升高,进而发展为肾衰竭。

狼疮性肾炎,好发于育龄女性,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所致。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起肾小球损伤,出现尿蛋白增高,同时常伴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等多系统受累表现。

(二)肾小管-间质疾病

1.间质性肾炎

药物性间质性肾炎,如使用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可直接或通过免疫反应损伤肾小管间质,导致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影响对蛋白质的重吸收,从而出现尿蛋白升高。

感染相关性间质性肾炎,细菌、病毒等感染可引起肾小管间质炎症,破坏肾小管结构和功能,使尿蛋白排出增加,常伴有发热、腰痛等感染相关症状。

(三)肾血管性疾病

高血压肾损害,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缺血,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出现尿蛋白升高,多见于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一般高血压病程超过10年易累及肾脏。

肾静脉血栓形成,各种原因引起的肾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肾静脉压力升高,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出现尿蛋白增多,常伴有腰痛、血尿等表现。

三、相关检查与诊断

(一)尿液检查

1.尿蛋白定量

准确测量24小时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是诊断尿蛋白高及评估蛋白尿程度的重要指标。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1-3.5g之间多为肾小球性蛋白尿,大于3.5g则常见于肾病综合征等大量蛋白尿情况。

2.尿蛋白电泳

通过电泳分析尿中蛋白质的分子量组成,可初步判断蛋白尿的来源是肾小球性还是肾小管性等。肾小球性蛋白尿以中大分子蛋白质为主,如白蛋白等;肾小管性蛋白尿则以小分子蛋白质为主,如β-微球蛋白等。

(二)血液检查

1.肾功能检查

包括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指标,可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血肌酐升高、eGFR下降提示肾功能受损,同时结合尿蛋白情况可判断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

2.自身抗体检测

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尿蛋白高,如狼疮性肾炎,需检测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自身抗体,有助于明确诊断。

3.血糖、血脂等检查

糖尿病肾病患者需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了解血糖控制情况;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血脂升高,需检测血脂水平。

四、治疗原则(非药物干预及基础处理)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饮食

对于尿蛋白高的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饮食方面,要根据病情调整蛋白质摄入。如果肾功能正常,可适当摄入优质蛋白,如瘦肉、鸡蛋、牛奶等,但要控制量;如果肾功能受损,则需限制蛋白质摄入,以优质低蛋白饮食为主。同时,要注意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一般不超过3g,避免加重水肿。

2.避免诱因

对于因感染引起尿蛋白高的患者,要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某些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对于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以减少对肾脏的进一步损伤。

五、不同人群尿蛋白高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1.特点

儿童尿蛋白高常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微小病变型肾病,起病较急,可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水肿等,水肿多从眼睑、颜面开始,逐渐波及全身。同时,儿童对疾病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2.注意事项

儿童尿蛋白高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同时严格遵循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原则。要密切观察水肿情况、尿量变化等,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由于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肾脏的药物,且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育龄女性

1.特点

育龄女性尿蛋白高需警惕狼疮性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肾脏损害,除尿蛋白高外,常伴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等多系统症状,月经周期可能受影响。

2.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在发现尿蛋白高后,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治疗过程中,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生育计划,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要注意保暖,预防感染,因为感染可能诱发病情加重。同时,要定期监测自身抗体、肾功能等指标,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三)中老年

1.特点

中老年尿蛋白高常见于高血压肾损害、膜性肾病等。高血压肾损害多有长期高血压病史,膜性肾病好发于中老年,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相对缓慢,但也可能逐渐发展为肾衰竭。

2.注意事项

中老年尿蛋白高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要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平稳。要定期进行肾功能、尿常规等检查,监测尿蛋白变化情况。生活中要注意适度运动,但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性,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肾静脉血栓
肾静脉血栓主要是指患者的肾静脉主干或分支内有血栓形成,造成深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的一种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尿蛋白高不能吃什么?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尿蛋白高的人不宜吃豆制品、蛋肉类、乳制品、干果类,因为这些食物中蛋白质含量都比较高。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依次是肉、蛋和牛奶。建议少吃脂肪,猪肉、牛肉等四条腿的脂肪含量高于鸡、鸭等两条腿的脂肪含量,而鱼(无腿)的脂肪含量低于鸡、鸭,所以鱼的蛋白质含量最好,可以多吃。
尿蛋白高一定是肾病吗?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在临床上如果患者尿常规检查提示尿蛋白升高,此时患者并不一定就是肾病。因为有一些正常人在剧烈活动,脱水,发热,精神刺激,应激等情况时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肾脏处于相对缺血状态,在这个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生理性蛋白尿。在这个时候患者肾脏是没有器质性病变的,这个时候不考虑患者是由于肾病所导致的蛋白尿。还有一些
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造成尿蛋白高的原因并不一定是疾病。那么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呢?有的时候是由生活中造成的,比如剧烈运动,高温高寒等等。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体某个系统或脏器发生病变导致的的尿液持续表现出蛋白。一般24小时尿蛋白量超过150毫克。多见于肾小球性蛋白尿,和肾小管性蛋白尿。其病因很有可能是全身性疾病:①发热期蛋白
尿蛋白高吃什么药?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尿蛋白增高多数为肾小球肾炎,可服用ACEI或ARB类降压药物减少尿蛋白,同时也可服用雷公藤多甙抑制免疫治疗。若为肾病综合征,即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时,则需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此外部分病人是由于高血压或糖尿病所造成的蛋白尿,此时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此外可应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羟苯磺酸钙或
怀孕尿蛋白高对胎儿有影响吗?
李巍巍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怀孕期间孕妇尿蛋白高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影响到胎儿宫内缺氧。怀孕期间孕妇表现出尿蛋白高的因素:可能是由于孕妇怀孕期间得了妊高症,造成肾脏损伤而造成尿蛋白高;也可能是由于妊娠前期造成尿蛋白高。孕妇在怀孕期间需要做好孕期保健,同时也需要定期去医院做产检,关注孕妇的身体健康和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孕期属
肾炎24小时尿蛋白高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在临床上,有一些肾炎患者可以出现尿蛋白增多,表现为24小时尿定量明显增多,此时建议患者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进行正规治疗,必要时,建议患者应当进行肾脏病理学检查来进行确诊,一方面可以鉴别患者是原发性肾脏疾病,还是继发性肾脏疾病,导致患者出现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增多,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有
孕妇尿蛋白高怎么办?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孕妇尿蛋白高一般来说都是尿路感染造成的,可用富含植物营养素、抗氧化剂的免疫食品来滋养调理免疫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力,帮助人体抵抗细胞和病毒的侵袭,清除体内垃圾毒素,恢复人体健康。怀孕过程中,必须密切观测血压,肾功能和尿蛋白,饮食一定要清淡,少盐,不要劳累,多摄取优质蛋白,最好防止食用植物蛋白,豆制品(
孕妇尿蛋白高有什么影响?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孕妇尿蛋白高,这种情况有可能会造成子痫。由于在怀孕后身体的负担会有所加重,肾脏的负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就会造成小便里有蛋白的情况,少部分的孕妇是单纯的尿蛋白增高,但大多数的孕妇尿蛋白增高,同时还可能会合并有高血压,所以要造成重视。
尿蛋白高好降吗?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尿蛋白高好不好降下来要结合综合情况来看,有些病人表现出尿蛋白是由于肾外的因素,如在表现出脱水后会造成血压偏低,肾脏灌注不足,会表现出暂时性的肾功能受损,发生蛋白尿。一些药物中毒造成肾功能损伤也会表现出蛋白尿。如果能发现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尽快去除病因,肾功能可以恢复正常,尿蛋白就能降至正常。但是若是肾
尿蛋白高需要注意什么?
杨光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正常持续性尿蛋白高的情况,一般是说明表现出了肾脏的相关疾病,要注意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的这个饮食原则,以防止增加肾脏的负担。此外,还要注意到医院肾内科定期复查,进一步检查肾功能及24h尿蛋白定量等相关指标以进一步评估病情,进而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治疗,必要时还需检查肾穿刺活检以明确具体病理类型。平时在生
24小时尿蛋白高怎么回事
陈达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三甲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应该不含有蛋白。如果出现这种蛋白尿,而且尿常规检查出现蛋白尿,患者前往医院肾内科进行检查,如果出现定量24小时尿蛋白明显升高,通常考虑是肾脏疾病所引起。比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都可以出现尿蛋白增加。因此,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患者前往医院肾内科进行检查和治疗,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
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王化民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三甲
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中含有少量的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小于150mg,如果超过300mg,诊断为蛋白尿。蛋白尿属于异常情况,一般分为肾小球源性蛋白尿和肾小管源性蛋白尿,分别是由于肾小球疾病引和小管间质疾病所致。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源性蛋白尿是因为人体肾小球基底膜发生病变,血液中蛋白漏进尿液,产生了大量蛋白尿。而肾小管源性蛋白尿,属于肾小管间质疾
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田佳 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三甲
一般人体肾脏功能正常时,尿液中没有蛋白,化验尿蛋白为阴性。如果患者做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阳性,或者尿蛋白定量超过正常数值,尿微量白蛋白高出正常数值,考虑可能有肾脏疾病,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如果患者尿液中尿蛋白增多,尿蛋白定量大于3.5g/d,可以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但是蛋白尿不仅仅是肾脏疾病引起的,也可能是继发肾脏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是什么原因导致尿蛋白高
徐晓霞 副主任医师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尿蛋白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肾功能综合症可出现尿蛋白质明显升高以及有肾功能、肌酐、尿酸、尿素氮升高。二、泌尿系统感染,如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均可出现尿蛋白,可伴有血尿、肾功能不全。三、生理原因,如高蛋白饮食、大量运动后可出现一过性尿蛋白高,此时可查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泌尿系统B超等,综合判断
尿蛋白高吃什么水果
许鹏 副主任医师
宜春市人民医院 三甲
尿蛋白高可以吃苹果、香蕉、橘子、柚子、梨等,以上水果富含水分和多种维生素。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注意不能吃杨桃,杨桃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不利于病情的好转。出现尿蛋白的情况,应该进一步到医院完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脏彩超等检查明确病因。
糖尿病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干军 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三甲
对于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尿蛋白升高,就考虑很有可能已经发生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变,但同时也需要排除是否是由于其他肾脏疾病所造成尿蛋白升高,比如急性肾炎、泌尿道感染、绝对组织疾病引起继发性肾脏损伤,还有高血压肾脏病变等等,糖尿病肾病是慢性一种肾脏病变重要类型,随着病情发展,最终会造成尿毒症发生。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