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肩周炎有疼痛(阵发性转持续性、昼轻夜重、可向颈部及上肢扩散,各年龄段可发,中老年人常见,长期过度用肩等人群易出现)、活动受限(外展等动作范围减小,老年人因退变易出现,长期缺乏肩部活动等人群更突出)、肩部压痛(肩关节周围有明显压痛点,年龄大、姿势不良、有轻微外伤史者更明显)等症状,处理方法有休息与制动(让肩休息、避免提重物等,年轻人保证休息,老年人更注重,有损伤病史者需重视,休息1-2周)、物理治疗(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等,不同年龄温度时间有别,用热水袋等,每天3-4次)、按摩:放松肌肉等,不同年龄力度不同,专业人员按摩,每周2-3次,每次15-20分钟)、理疗仪器治疗(如红外线照射,不同年龄距离时间调整,每天1-2次,每次10-20分钟)、功能锻炼(增强肌力、改善活动度,不同年龄方式强度不同,有基础病需遵医嘱,包括钟摆运动、爬墙运动、肩部绕环等)。
一、轻度肩周炎的症状
1.疼痛
特点:早期疼痛多为阵发性,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昼轻夜重,疼痛可向颈部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部分患者可因气候变化或劳累而使疼痛加重,疼痛一般在肩关节周围,可局限于某一部位,也可扩散。例如,有的患者可能仅在肩关节前方疼痛,有的则可能涉及整个肩部区域。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中老年人相对更为常见,这与肩关节的退变等因素有关。生活方式上,长期过度使用肩关节、姿势不良等人群更容易出现疼痛症状。对于有肩部既往轻微损伤病史的患者,疼痛可能更容易被诱发。
具体表现:用手按压肩部时可感觉到疼痛点,疼痛程度个体差异较大,有的患者疼痛较轻,仅在活动时稍有不适,有的则疼痛较为明显,影响睡眠等日常活动。
2.活动受限
特点:主要是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尤其是外展、上举、内外旋等动作受限较为明显。例如,患者可能发现穿衣、梳头、洗脸等日常动作难以完成。从年龄角度看,老年人由于肩关节本身的退变,轻度肩周炎时活动受限可能相对更易出现且进展可能相对快一些。生活方式上,长期缺乏肩部活动的人群,在发生轻度肩周炎时,活动受限可能更突出。有肩部慢性疾病病史的患者,活动受限可能比健康人群更为明显。
具体表现:测量肩关节活动度时,会发现外展角度较正常减小,比如正常肩关节外展可达90°以上,而轻度肩周炎患者可能外展只能达到60°-80°左右;内旋、外旋等动作的范围也会相应缩小。
3.肩部压痛
特点:在肩关节周围可找到一个或多个明显的压痛点,常见的压痛点包括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肩部组织退变,压痛可能相对更明显。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肩部姿势不良的人群,压痛可能更为显著。有肩部轻微外伤史的患者,相应压痛点可能更敏感。
具体表现:用手指按压这些压痛点时,患者会有明显的疼痛反应,通过仔细触摸和按压可以准确找到这些压痛的部位。
二、轻度肩周炎的处理方法
1.休息与制动
原理:让肩关节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休息的要求有所不同。年轻人一般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让肩部肌肉放松;老年人则可能需要更注重休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肩部姿势。生活方式方面,减少肩部过度劳累的活动,如长时间打羽毛球、网球等肩部频繁运动的项目。对于有肩部既往损伤病史的患者,休息制动更为重要,能促进肩部炎症的消退。
具体做法:避免提重物,尽量让肩关节处于放松的状态,可使用三角巾等简单器具将患侧上肢悬吊,以减少肩部肌肉的负担。一般休息1-2周左右,根据症状缓解情况调整。
2.物理治疗
热敷
原理:通过热传递,促进肩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热敷的温度和时间要适当调整。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热敷温度不宜过高,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年轻人可以稍高一些温度,但也不宜超过50℃,时间15分钟左右即可。生活方式上,长期伏案工作导致肩部不适的人群,可利用工作间隙进行热敷。有肩部炎症的患者,热敷能加速炎症的吸收。
具体做法: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将热水袋温度调节到40℃-50℃左右,放置在肩部,或者用热毛巾浸湿后拧干敷在肩部,每天可进行3-4次。
按摩
原理:通过手法按摩,放松肩部肌肉,改善肩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活动受限。不同年龄的人群按摩力度不同,老年人按摩力度要轻柔,避免造成损伤;年轻人可以适当增加力度,但也要以患者能耐受为准。生活方式上,经常进行肩部运动的人群,按摩可以缓解运动后的肌肉疲劳。有肩部轻微损伤的患者,按摩能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具体做法:由专业人员进行肩部按摩,按摩的部位包括肩部的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等肌肉群,按摩手法包括揉、按、捏等,每次按摩时间约15-20分钟,每周可进行2-3次。
理疗仪器治疗
原理:如红外线照射等理疗仪器,利用其产生的物理效应,促进肩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红外线照射的距离和时间要调整。老年人皮肤薄,距离要稍远一些,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年轻人距离可稍近,时间15-20分钟。生活方式上,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导致肩部受凉的人群,红外线照射可以缓解肩部不适。有肩部慢性疼痛的患者,理疗仪器治疗能起到辅助缓解症状的作用。
具体做法:将红外线理疗仪距离肩部30-50厘米左右进行照射,每天1-2次,每次10-20分钟。
3.功能锻炼
原理:通过适当的功能锻炼,增强肩部肌肉力量,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不同年龄人群的锻炼方式和强度不同。年轻人可以进行相对强度较大的锻炼,如肩部的拉伸和力量训练;老年人则应选择较为温和的锻炼方式,如简单的肩部绕环等。生活方式上,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有肩部基础疾病的患者,锻炼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加重病情。
具体锻炼方法
钟摆运动:患者弯腰垂臂,患侧上肢自然下垂,以肩部为中心,做前后、左右摆动,以及顺时针、逆时针的环形摆动,每次摆动10-15次,每天3-4组。
爬墙运动: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沿墙壁缓慢向上爬行,使上肢尽量高举,每天重复多次,逐渐增加高度。
肩部绕环:患者站立或坐姿,患侧上肢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的绕环运动,每个方向绕10-15次,每天2-3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