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可致黑便,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有结肠息肉、结肠癌、缺血性结肠炎等;黑便伴腹痛、消瘦、呕血等有不同相关疾病判断;诊断检查有粪便隐血试验、胃镜、结肠镜、腹部CT等;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针对病因治疗,如消化性溃疡出血按病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采取相应治疗,结肠癌、结肠息肉出血分别行手术等治疗。
一、消化道出血导致黑便的原因
(一)上消化道出血
1.胃溃疡
胃溃疡患者胃黏膜存在破损的溃疡面,当溃疡侵蚀到血管时,就会引起出血。例如,胃酸的刺激会使溃疡部位的血管不断渗血或少量出血,血液在肠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从而使粪便呈现黑色。胃溃疡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患病,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饮食不规律等)会增加患病风险。
2.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密切相关。溃疡病灶处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消化道,经过肠道消化后形成黑便。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壮年,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精神紧张、饮食无规律等会诱发该病。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常见于肝硬化患者,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的静脉丛曲张,这些曲张的静脉壁薄,容易破裂出血。出血量较大时就会出现黑便。肝硬化的发生与长期酗酒、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等)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的肝硬化患者都可能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且有基础肝病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
(二)下消化道出血
1.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结肠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当息肉表面的血管破裂时会引起出血。较小的结肠息肉可能无明显症状,较大的息肉出血时可表现为黑便。结肠息肉的发生与遗传因素、长期炎症刺激等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家族息肉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2.结肠癌
结肠癌是发生在结肠部位的恶性肿瘤,肿瘤组织生长过程中会侵蚀周围血管导致出血。早期可能仅有黑便等不典型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结肠癌的发病与高脂肪低纤维饮食、遗传因素、肠道慢性炎症等有关,中老年人群相对高发,有肠道疾病家族史等人群风险增加。
3.缺血性结肠炎
多发生于老年人,由于肠道血管狭窄或堵塞等原因导致肠道缺血,肠黏膜受损出血。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黑便等症状。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存在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时容易发生缺血性结肠炎。
二、黑便的伴随症状及相关疾病判断
(一)伴有腹痛
1.上腹痛
如果黑便伴有上腹部规律性疼痛,与进食有关(如胃溃疡常表现为进食后疼痛,十二指肠溃疡常表现为空腹痛、夜间痛),则要高度怀疑消化性溃疡导致的出血。对于不同年龄段患者,处理方式有所不同,老年人患消化性溃疡出血时,病情可能更隐匿,需更仔细观察症状。
2.下腹痛
若黑便伴有下腹部疼痛,可能是结肠、直肠部位病变引起。如结肠息肉或结肠癌引起的下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对于儿童出现下腹痛伴黑便,要考虑是否有肠套叠等儿科疾病,肠套叠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腹痛、呕吐、血便(后期可呈果酱样黑便)等。
(二)伴有消瘦
1.上消化道出血伴消瘦
如胃癌患者,除了黑便外,还可能伴有消瘦、食欲减退等症状。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高盐饮食、食用腌制食品等)、遗传因素等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2.下消化道出血伴消瘦
结肠癌患者也常伴有消瘦,随着肿瘤的进展,患者消耗增加,同时肠道出血导致营养吸收障碍等,会出现体重下降。
(三)伴有呕血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时,血液经口腔呕出,同时可伴有黑便。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往往先有呕血,然后出现黑便,这种情况病情较为危急,常见于肝硬化患者。
三、黑便的诊断检查方法
(一)粪便隐血试验
通过化学方法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微量血液。如果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有消化道出血可能,但不能确定出血部位和原因。不同人群进行粪便隐血试验时,留取标本要规范,例如避免在检查前食用动物血、肝脏等可能影响结果的食物。
(二)胃镜检查
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情况,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和病因。对于有上腹痛、黑便等症状的患者,胃镜检查是常用的重要手段。在进行胃镜检查前需要禁食一定时间,对于老年患者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情况,确保检查安全。
(三)结肠镜检查
能直接观察结肠和直肠的黏膜,发现下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和病变情况,如结肠息肉、结肠癌等。结肠镜检查前需要进行肠道准备,喝泻药清理肠道,对于老年人要注意肠道准备过程中的水电解质平衡情况,避免出现脱水等并发症。
(四)腹部CT检查
对于一些复杂的情况,如怀疑肠道血管畸形、腹部肿瘤等导致的出血,腹部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腹部组织结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出血原因。对于不同年龄段患者,CT检查的辐射剂量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评估,儿童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四、黑便的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对于有呕血的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护理方式有所不同,儿童要特别注意安全护理,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
(二)针对病因治疗
1.消化性溃疡出血
如果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出血,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常用的方案是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的联合方案。对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溃疡出血,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停用或更换相关药物,并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促进溃疡愈合。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对于肝硬化患者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采用药物治疗(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内镜下治疗(如套扎术、硬化剂注射等)或介入治疗等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治疗肝硬化基础病,如抗病毒治疗(对于乙肝、丙肝肝硬化患者)等。
3.结肠癌出血
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根据病情可选择根治性手术等,术后可能还需要结合化疗等综合治疗。
4.结肠息肉出血
可通过内镜下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于较小的息肉也可定期随访观察其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