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相关检查包括尿液、血液、影像学及必要时的肾活检等。尿液检查中尿常规可初步筛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能更准反映尿蛋白排泄;血液检查的肾功能(血清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和血尿酸可评估肾功能及相关情况;影像学超声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结构,CT能更清晰显示细微结构;肾活检可明确肾脏疾病病理类型,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有差异,生活方式对部分检查有影响,相关检查对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重要。
一、尿液检查
1.尿常规
意义:尿常规是检查肾病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其中尿蛋白是重要指标,如果尿蛋白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肾脏病变,因为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极少。例如,肾小球肾炎患者常常会出现尿蛋白阳性。尿红细胞计数也是重要指标,尿中红细胞增多可能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另外,尿比重也有一定意义,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异常时尿比重会发生改变,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尿比重常降低且固定。不同年龄人群尿常规检查的正常范围有所差异,儿童的尿比重等指标与成人不同,儿童正常尿比重在1.003-1.030之间,而成人一般在1.015-1.025之间。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的人,尿常规检查更要重视,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导致尿常规指标异常。有肾病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肾脏问题。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
意义:24小时尿蛋白定量能更准确地反映尿中蛋白质的排泄量。正常情况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应小于0.15g。如果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0.15g,则提示蛋白尿,数值越高往往提示肾脏病变越严重,如肾病综合征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通常会大于3.5g。不同年龄阶段人群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的正常范围相对更窄,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标准。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如长期高盐饮食的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能会受影响,高盐饮食会加重肾脏滤过负担,可能导致尿蛋白定量异常。有肾脏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定期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有助于早期发现肾病。
二、血液检查
1.肾功能检查
血清肌酐:血清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血清肌酐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意味着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能力下降。不同年龄血清肌酐的正常范围不同,儿童血清肌酐正常范围比成人低,例如儿童血清肌酐正常范围在27-62μmol/L左右,成人男性一般在53-106μmol/L,女性在44-97μmol/L。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可能会暂时影响血清肌酐水平,因为过多蛋白质代谢会产生肌酐。有肾脏病史的人群,血清肌酐的监测尤为重要,通过定期检测血清肌酐可以及时了解肾脏功能的变化情况。
尿素氮:尿素氮也是评估肾功能的指标之一,尿素氮升高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肾前性少尿等情况。正常成人尿素氮范围在3.2-7.1mmol/L,儿童相对较低。不同年龄阶段尿素氮正常范围不同,儿童尿素氮正常范围在1.8-6.5mmol/L左右。不良生活方式如脱水、高蛋白饮食等可能影响尿素氮水平,脱水会导致尿素氮相对升高,高蛋白饮食会使尿素氮生成增多。有肾病家族史的人群,检测尿素氮可以辅助判断肾脏功能状况。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eGFR能更准确地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通过公式根据血清肌酐、年龄、性别等因素计算得出。不同年龄人群eGFR的正常范围不同,儿童的eGFR计算方法和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会根据儿童的身高、体重等因素综合计算。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的人,eGFR可能会受到影响,因为这些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有肾脏基础疾病的人群,定期监测eGFR可以动态了解肾脏功能的变化趋势。
2.血尿酸
意义:血尿酸升高可能与肾脏疾病相关,因为肾脏是尿酸排泄的重要器官,肾脏病变时尿酸排泄减少可导致血尿酸升高。同时,血尿酸升高也可能诱发痛风性肾病等肾脏疾病。不同年龄人群血尿酸正常范围不同,成人男性血尿酸正常范围在150-416μmol/L,女性在89-357μmol/L,儿童血尿酸正常范围相对更低。生活方式方面,高嘌呤饮食是导致血尿酸升高的重要因素,如长期大量食用动物内脏、海鲜等富含嘌呤的食物,会使血尿酸水平升高,进而可能影响肾脏健康。有肾脏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检测血尿酸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相关问题。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意义: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等。通过超声可以发现肾脏是否有占位性病变、肾脏大小是否正常等情况。例如,多囊肾患者超声下可见肾脏内有多个囊性无回声区。不同年龄人群肾脏超声表现有所差异,儿童肾脏相对较小,超声检查时要注意与成人肾脏超声表现进行区分。生活方式对肾脏超声检查结果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有长期肾脏负担过重的情况,超声可能会发现肾脏结构的细微变化。有肾脏疾病症状的人群,超声检查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可以初步判断肾脏的大体结构情况。
2.CT检查
意义:CT检查对于肾脏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肾脏的细微结构,有助于发现肾脏的肿瘤、结石等病变。例如,对于肾脏肿瘤的诊断,CT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不同年龄人群CT检查的辐射剂量需要考虑,儿童对辐射更敏感,在进行CT检查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权衡辐射风险和诊断价值。生活方式与CT检查结果关系不大,但如果有肾脏相关症状,CT检查可以帮助明确病因。有肾脏疾病可疑表现的人群,CT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肾脏病变情况。
四、肾活检(必要时)
1.意义
肾活检是明确肾脏疾病病理类型的重要检查方法。通过肾活检可以对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进行病理分型,不同的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和预后不同。例如,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对激素治疗反应较好,而膜性肾病治疗相对复杂。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肾活检的操作风险和术后恢复有所不同,儿童进行肾活检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精准性和术后的护理,因为儿童肾脏相对娇嫩,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需要密切关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出血倾向等不适合肾活检的生活方式相关情况(如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则不适合进行肾活检。有肾脏疾病且其他检查不能明确病理类型时,肾活检是必要的检查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