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炎多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儿童及青少年多见,起病急,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血清补体C3下降、ASO升高,治疗以休息对症为主;慢性肾炎病因复杂,多缓慢进展,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晚期可出现肾功能减退等,治疗aim是延缓肾功能减退,有感染灶时用抗生素,控制高血压、限蛋白摄入等,特殊人群治疗需考虑各自特点。
一、定义与病因
急性肾炎
定义:急性肾炎通常指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起病较急的肾小球疾病。
病因:常因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所致,其他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也可引发,但相对少见。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等)、皮肤感染等前驱感染史,感染后通过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损伤。
慢性肾炎
定义: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缓慢进展的肾小球疾病。
病因:病因较为复杂,多数患者病因尚不明确,部分由急性肾炎迁延不愈超过1年发展而来,也有起病即为慢性者。发病与免疫炎症反应持续存在有关,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男性相对多见,病情迁延,逐渐进展为肾功能减退。
二、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
症状:起病初期常有血尿,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多为洗肉水样,持续时间较短;常伴有蛋白尿,一般为轻至中度蛋白尿;多数患者有水肿,初期多为眼睑及颜面水肿,晨起明显,病情较重时可出现下肢及全身水肿;多数患者有高血压,儿童患者高血压较为常见;部分患者可出现乏力、腰酸、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甚至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
年龄与性别影响:儿童患者相对症状可能更易被发现,因为儿童对自身不适的表达相对明确,且水肿等表现可能更明显;男性在感染后发生急性肾炎的比例可能略高于女性,但差异不是非常显著。生活方式方面,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感染的患者,若未及时治疗或抵抗力较低,易引发急性肾炎。
慢性肾炎
症状: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能仅有轻度蛋白尿、镜下血尿,可伴有水肿或高血压,水肿一般不如急性肾炎明显,多为眼睑及下肢轻度水肿;随着病情进展,蛋白尿可增多,肾功能逐渐减退,可出现乏力、疲倦、腰部酸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后期可出现贫血、严重高血压、肾功能衰竭等表现,如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
年龄与性别影响: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多见,男性相对更易受病情影响。生活方式上,长期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未良好控制,或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吸烟等)的人群,更易发展为慢性肾炎。有急性肾炎病史且未规范治疗或病情恢复不佳的患者,也容易迁延为慢性肾炎。
三、实验室检查
急性肾炎
尿常规:可见多量红细胞,尿沉渣可见红细胞管型;尿蛋白呈阳性,一般为+至+++;可见白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功能:急性期可出现一过性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和尿素氮可轻度升高,经治疗后多可恢复正常。
血清学检查:血清补体C3下降,8周内逐渐恢复正常,是急性肾炎的重要特征之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可升高,提示近期有链球菌感染史。
年龄与性别影响:儿童患者在进行血清补体C3检测时,其变化特点与成人相似,但儿童的免疫反应特点可能导致补体下降的幅度和恢复时间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男性和女性在实验室检查结果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男性患者在感染链球菌后发生急性肾炎时,ASO升高的情况可能与感染的易感性及免疫反应强度有关,但总体差异不具有诊断特异性。
慢性肾炎
尿常规:尿蛋白阳性,定量多在1-3g/d;尿沉渣可见红细胞,也可出现管型,如颗粒管型等;晚期可见较多白细胞。
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血尿酸可升高。
血常规:晚期可出现贫血,表现为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降低。
自身抗体等检查:部分患者可检测到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等,有助于排查继发性慢性肾炎。
年龄与性别影响:不同年龄患者在肾功能减退的速度和程度上可能有差异,儿童慢性肾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其肾功能进展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肾功能损伤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更明显的影响;男性在慢性肾炎的发生发展中,由于基础疾病的发生率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可能在某些方面与女性有不同表现,例如男性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病率可能影响慢性肾炎的发生,而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因肾脏负担加重导致慢性肾炎病情变化。
四、治疗原则
急性肾炎
治疗: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直至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及血压恢复正常;针对水肿,可适当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儿童使用需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高血压患者需积极控制血压,可选用降压药物(如ACEI或ARB类药物等);有感染灶时,可选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但需注意患者过敏史等情况。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患者预后相对更好,少数可发展为慢性肾炎。
特殊人群考虑:儿童患者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使用利尿剂等药物时要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对于青少年患者,要注意休息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避免再次感染导致病情复发;女性患者在治疗期间若有生育计划,需咨询医生药物对妊娠的影响。
慢性肾炎
治疗:目的是延缓肾功能减退,防止并发症。积极控制高血压,首选ACEI或ARB类药物,可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但需注意监测血钾及肾功能变化;限制蛋白质摄入,一般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摄入量;避免加重肾损害的因素,如感染、劳累、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等;对于病情进展至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等。
特殊人群考虑:老年慢性肾炎患者,由于多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多种疾病的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用药需更加谨慎;女性慢性肾炎患者在妊娠期间,病情可能加重,需密切监测肾功能、血压等指标,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终止妊娠以保障母亲健康;儿童慢性肾炎患者,除了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外,还需关注心理状态,因为长期患病可能对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给予心理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