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进展性炎症,以胰腺组织纤维化等为特征且常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发病原因包括酒精因素(长期大量饮酒损伤胰腺引发自身消化等)、胆道系统疾病(胆道结石等致胆汁反流激活胰酶损伤胰腺)、遗传因素(部分具遗传易感性,基因突变更易引发自身消化)、高脂血症因素(高甘油三酯致胰腺损伤引发炎症)、自身免疫因素(自身抗体攻击胰腺组织致慢性炎症)。
一、慢性胰腺炎的定义
慢性胰腺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胰腺局部、节段性或弥漫性的慢性进展性炎症,以胰腺组织纤维化、胰腺实质钙化、胰管扩张及胰管结石形成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
二、发病原因
(一)酒精因素
1.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成年人:长期大量饮酒是慢性胰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但其代谢产物会对胰腺产生毒性作用。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胰腺细胞,引起胰液分泌增加且黏稠度升高,导致胰管内压力增高,胰管小分支破裂,胰酶溢出间质,引发自身消化。对于长期大量饮酒的成年人,患慢性胰腺炎的风险显著增加。例如,有研究表明,每日饮酒量超过60g(相当于60度白酒100ml)持续10年以上的人群,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不饮酒或少量饮酒人群。
青少年及儿童:虽然相对成年人较少见,但青少年长期过量饮酒也可能引发胰腺损伤。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胰腺等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酒精对其的损害更为敏感,可能会干扰胰腺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发育,增加日后患慢性胰腺炎的可能性。
2.作用机制: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等物质可诱导胰腺星状细胞活化,促使其合成和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蛋白,导致胰腺纤维化。同时,酒精刺激胰腺腺泡细胞分泌大量消化酶,尤其是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过早激活,启动胰腺自身消化的级联反应,进而破坏胰腺组织。
(二)胆道系统疾病
1.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成年人: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等胆道系统疾病是引起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原因。胆道与胰腺的解剖关系密切,胆总管与胰管在十二指肠乳头处汇合。当胆道发生结石嵌顿、蛔虫梗阻等情况时,胆汁可反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导致胰腺炎症。在成年人中,约30%-70%的慢性胰腺炎与胆道疾病相关。例如,胆道结石引起胆总管梗阻,使胰管内压力升高,胰液排出受阻,胰酶在胰腺内积聚,引发自身消化。
儿童:儿童胆道系统疾病相对较少,但如胆道蛔虫症等也可能导致慢性胰腺炎。儿童胆道蛔虫症时,蛔虫可钻入胆总管或胰管,引起胰管梗阻和胆汁反流,从而诱发胰腺炎症。不过,儿童因胆道系统疾病引发慢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低于成年人,但一旦发生,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要引起重视。
2.作用机制:胆道疾病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管后,胆盐等成分可激活胰酶原,使其转化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进而激活其他胰酶,如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等,这些活化的胰酶对胰腺组织进行消化,造成胰腺实质和间质的损伤,长期反复的损伤可导致胰腺纤维化,发展为慢性胰腺炎。
(三)遗传因素
1.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各年龄段人群:部分慢性胰腺炎具有遗传易感性。遗传性慢性胰腺炎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主要与胰蛋白酶原基因突变等有关。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无论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患慢性胰腺炎的风险都高于普通人群。例如,携带胰蛋白酶原基因突变的家族成员,在受到其他环境因素(如酒精、胆道疾病等)刺激时,更容易发生胰腺的炎症反应,进而发展为慢性胰腺炎。
具体遗传模式:遗传性慢性胰腺炎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即子代从亲代获得突变基因后,只要携带该基因就有发病的可能性。在家族中,如果有一位亲属患有遗传性慢性胰腺炎,其直系后代患该病的概率约为50%。
2.作用机制:基因突变导致胰蛋白酶原结构和功能异常,使其在胰腺内过早激活,或者胰腺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引发胰腺的自身消化过程。即使没有明显的环境因素刺激,携带突变基因的个体胰腺组织也更容易出现炎症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为慢性胰腺炎。
(四)高脂血症因素
1.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成年人: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导致慢性胰腺炎的一个重要非酒精、非胆道因素。在成年人中,尤其是患有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水平>11.3mmol/L)的人群,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增加,而反复发作的急性胰腺炎容易进展为慢性胰腺炎。例如,一些患有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成年人,由于体内脂质代谢异常,大量的甘油三酯在胰腺组织中沉积,影响胰腺的血液循环和细胞功能,同时胰酶代谢紊乱,容易引发胰腺炎症,进而发展为慢性胰腺炎。
儿童:儿童高脂血症相对少见,但也有因遗传代谢性疾病导致严重高脂血症进而引发胰腺炎的情况。例如,家族性脂蛋白脂肪酶缺乏症等遗传代谢病可导致儿童体内甘油三酯等脂质代谢异常,引起胰腺损伤,增加慢性胰腺炎的发生风险。不过,儿童因高脂血症导致慢性胰腺炎的病例相对较少,但一旦出现,病情可能较为严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2.作用机制:高脂血症时,血液中过高的甘油三酯可被胰腺脂肪酶分解为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可损伤胰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胰腺微循环障碍,同时还能激活胰酶,引发胰腺的炎症反应。此外,高脂血症还可能影响胰液的成分和排出,进一步促进慢性胰腺炎的发展。
(五)自身免疫因素
1.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各年龄段人群:自身免疫性慢性胰腺炎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自身免疫机制异常导致机体产生针对胰腺组织的自身抗体,攻击胰腺细胞和组织,引起慢性炎症。例如,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儿童和成年人中都有报道,儿童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相对少见,但也有相关病例。自身免疫因素引发的慢性胰腺炎往往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相关联,在患有这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中,慢性胰腺炎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
具体关联疾病: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常与IgG4相关性疾病相关,在Ig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中,胰腺组织会出现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导致胰腺纤维化等病变。
2.作用机制:自身抗体与胰腺组织中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吸引炎症细胞浸润,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这些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进一步损伤胰腺组织。同时,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腺的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受损,长期的炎症损伤最终导致胰腺慢性纤维化等改变,发展为慢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