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可由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导致。局部因素包括牙龈炎(牙菌斑刺激致牙龈发炎出血)、牙周炎(牙龈炎发展而来,有牙周袋形成等表现)、牙龈乳头炎(食物嵌塞等致牙龈乳头发炎出血)、局部组织过敏(接触过敏原致牙龈过敏出血)、牙龈外伤及其他局部刺激(刷牙过猛等致牙龈外伤出血);全身因素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致凝血功能障碍或细胞浸润牙龈出血)、内分泌紊乱(青春期龈炎因青春期激素变化且口腔卫生差致牙龈炎症出血,妊娠期龈炎因妊娠期孕激素升高致牙龈炎症出血)、其他全身疾病(糖尿病因血糖控制不佳致口腔感染牙龈出血,肝脏疾病因肝功能受损致凝血功能障碍牙龈出血)。
一、局部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
(一)牙龈炎
1.病因及机制:牙菌斑是引发牙龈炎的始动因子,牙菌斑不断堆积在牙齿表面,其中的细菌会产生有害物质,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发炎。牙龈变得脆弱,容易出血。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口腔卫生状况差的人群,牙菌斑容易大量沉积,进而引发牙龈炎导致牙龈出血。不同年龄层的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如果口腔卫生不良也会出现这种情况,青少年由于青春期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牙龈对局部刺激更敏感,也易患牙龈炎出现牙龈出血;成年人若不注意口腔清洁同样会面临此问题。
2.表现:牙龈红肿,触碰时容易出血,可能伴有牙龈乳头圆钝、肥大等表现。
(二)牙周炎
1.病因及机制:牙周炎是由牙龈炎进一步发展而来,除了牙菌斑的作用外,还有其他因素参与,如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牙周组织遭到破坏,牙槽骨吸收,牙龈附着丧失,导致牙龈出血。牙周炎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可能增加,一些有吸烟习惯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增加牙周炎发生的几率,从而更容易出现牙龈出血。
2.表现:除了牙龈出血外,还可能有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等表现,牙龈呈现不同程度的炎症、红肿等。
(三)牙龈乳头炎
1.病因及机制:多因食物嵌塞、不恰当的使用牙签等导致牙龈乳头受到机械刺激或感染而发炎。食物嵌塞会压迫牙龈乳头,引起局部炎症出血;不恰当使用牙签可能损伤牙龈乳头,引发炎症出血。各个年龄层都可能发生,比如儿童如果有不良的饮食习惯,食物容易嵌塞在牙齿缝隙中,若未及时清理就可能引发牙龈乳头炎导致出血;成年人若存在牙齿排列不齐等情况,也容易出现食物嵌塞进而引发牙龈乳头炎出血。
2.表现:牙龈乳头红肿、疼痛,探触或吸吮时易出血,局部有明显的刺激因素存在。
(四)局部组织过敏
1.病因及机制:接触某些过敏原时,牙龈组织发生过敏反应,导致牙龈红肿易出血。例如,使用了某些过敏体质人群过敏的牙膏、橡胶类义齿材料等。不同个体的过敏情况不同,有过敏体质的人相对更易发生,年龄方面无特定偏向,任何年龄有过敏体质且接触相关过敏原的人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2.表现:牙龈局部红肿、瘙痒,接触过敏原后易出血等表现。
(五)牙龈外伤及其他局部刺激
1.病因及机制:刷牙用力过猛、使用硬毛牙刷、不良的正畸矫治器刺激、不良修复体的机械刺激等都可能导致牙龈外伤出血。比如儿童如果刷牙方法不正确,用力过大就可能损伤牙龈引起出血;正畸患者如果矫治器不合适,长期摩擦牙龈也会导致牙龈出血。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这些局部刺激因素出现牙龈出血,儿童需注意正确的刷牙方法和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用品,成年人要注意口腔矫治器及修复体的合适性等。
2.表现:根据外伤或刺激的不同,牙龈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红肿、出血等表现。
二、全身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
(一)血液系统疾病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因及机制: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牙龈出血。例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会影响骨髓造血功能,使血小板生成减少。各个年龄层都可能患病,儿童和成年人都有发病可能,不同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年龄有一定差异,比如某些先天性血液系统疾病可能在儿童期就发病,而一些获得性血液系统疾病在成年人中更为常见。
表现:除牙龈出血外,还可能有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月经过多等表现,血常规等检查可发现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
2.白血病
病因及机制: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同时白血病细胞可能浸润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出血。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发病机制有所不同,但都与骨髓造血异常及细胞浸润相关。青少年和成年人相对更易患白血病,儿童也有发病可能,不同年龄阶段白血病的类型等可能有差异,比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儿童中相对多见。
表现:牙龈出血可作为首发症状之一,同时伴有贫血(面色苍白、乏力等)、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血常规及骨髓穿刺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二)内分泌紊乱
1.青春期龈炎
病因及机制:青春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若口腔卫生不佳,就容易发生牙龈炎症出血。青少年在青春期阶段,激素水平波动较大,若不注意口腔清洁,牙菌斑等局部刺激因素容易引发牙龈的炎症反应导致出血。
表现:牙龈红肿明显,探诊出血,好发于前牙唇侧牙龈等部位。
2.妊娠期龈炎
病因及机制:女性妊娠期体内孕激素水平升高,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牙菌斑等局部刺激因素易诱发牙龈炎症出血。妊娠期女性,尤其是怀孕中晚期,由于激素变化,牙龈炎症可能会加重,出现牙龈出血等情况。
表现:牙龈鲜红、松软、肿胀明显,轻触易出血,可能伴有龈袋形成等。
(三)其他全身疾病
1.糖尿病
病因及机制: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口腔感染,包括牙龈炎症,从而导致牙龈出血。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血糖控制不好时,机体免疫功能受影响,容易出现口腔炎症,其中牙龈炎症是常见表现之一。各个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等因素,口腔并发症发生风险可能更高。
表现:除牙龈出血外,有糖尿病的典型表现如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口腔检查可见牙龈炎症表现。
2.肝脏疾病
病因及机制:严重肝脏疾病患者肝功能受损,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出现牙龈出血。例如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下降,凝血功能异常,容易出现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不同年龄的肝脏疾病患者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成年人患肝脏疾病相对较多见,比如酒精性肝硬化多发生于长期大量饮酒的成年人。
表现:牙龈出血,同时有肝脏疾病的相关表现如黄疸、腹水、肝掌、蜘蛛痣等,肝功能检查等可发现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