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原因可导致呕吐、反胃、干呕等症状,消化系统疾病方面,胃部的胃炎、胃溃疡、幽门梗阻以及肠道的肠梗阻、肠炎等会引发;其他系统疾病中,神经系统的颅内感染、颅内肿瘤,全身性感染的败血症,内分泌及代谢紊乱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导致;药物因素里,化疗药物、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会引起;还有妊娠时的早孕反应以及晕动病等也会造成。
一、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1.胃部疾病
胃炎:
原因:多种因素可引起胃炎,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常见病因,约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另外,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酗酒、暴饮暴食、食用刺激性食物等也可损伤胃黏膜引发胃炎,导致呕吐、反胃、干呕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可能因饮食不规律、感染等因素患胃炎,成年人则可能与不良生活习惯及长期用药等有关。
影响:胃炎会使胃的消化功能受到影响,胃黏膜受损后,胃的排空等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上述不适症状。
胃溃疡:
原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之一,另外,胃酸分泌过多、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也可诱发胃溃疡。胃溃疡患者胃内的溃疡病灶会影响胃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导致食物在胃内排空异常,引起呕吐、反胃、干呕等表现。不同年龄阶段人群都可能患病,年龄因素可能影响其病因的具体构成,比如老年人可能因身体机能衰退、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影响发病情况。
影响:溃疡病灶会干扰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胃部排空障碍,进而出现相关症状。
幽门梗阻:
原因:多由十二指肠溃疡或幽门管溃疡引起瘢痕性狭窄所致,也可见于胃窦癌等疾病。幽门梗阻时,胃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幽门进入肠道,大量食物积聚在胃内,导致胃扩张,引起呕吐,且呕吐物多为宿食,伴有反胃、干呕等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不同年龄人群病因有所不同,如儿童可能因先天性幽门肥厚等原因导致幽门梗阻,成年人则多与上述后天性疾病有关。
影响:幽门梗阻严重影响胃的排空,使胃内压力升高,刺激胃黏膜及神经,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2.肠道疾病
肠梗阻:
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等。机械性肠梗阻常见原因有肠粘连、肠道肿瘤、肠套叠等;动力性肠梗阻可因腹部手术、腹膜炎等导致肠道蠕动功能紊乱引起。肠梗阻发生后,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可出现呕吐、反胃、干呕等症状,同时还伴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肠梗阻的病因有差异,儿童肠套叠相对多见,成年人则可能因肠粘连、肿瘤等常见。
影响:肠道内容物的正常运行受阻,导致胃肠道内压力变化,刺激胃肠道神经,引起呕吐等不适。
肠炎:
原因:病毒、细菌感染是常见病因,如轮状病毒感染易引起儿童肠炎,大肠杆菌感染可导致成人肠炎。另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食物过敏等也可引发肠炎。肠炎会导致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紊乱,肠道蠕动加快或异常,从而出现呕吐、反胃、干呕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腹泻、腹痛等表现。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因素,更容易受病毒等感染引发肠炎;成年人则可能因饮食不洁等因素发病。
影响:肠道功能紊乱,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进而出现相关症状。
二、其他系统疾病相关原因
1.神经系统疾病
颅内感染:
原因:如脑炎、脑膜炎等,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颅内感染会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呕吐,可伴有反胃、干呕等症状,同时还可能出现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等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不同年龄人群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可能有所不同,儿童颅内感染可能因免疫力较低等更易被病原体侵袭,成年人则可能因头部外伤等因素增加感染风险。
影响: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导致胃肠道出现反应,引发相关症状。
颅内肿瘤:
原因:颅内肿瘤逐渐增大可导致颅内压升高,压迫呕吐中枢,从而引起呕吐,可伴有反胃、干呕等症状,还可能出现头痛、视力障碍、癫痫发作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颅内肿瘤的类型有所差异,儿童可能以髓母细胞瘤等常见,成年人则可能有胶质瘤等多种类型。
影响:肿瘤占位导致颅内压升高,进而影响呕吐中枢,出现相应症状。
2.全身性感染
败血症:
原因:由细菌等病原体侵入血液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感染。败血症时,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可影响身体多个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反胃、干呕等症状,同时伴有高热、寒战、皮疹等全身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易患败血症,如儿童、老年人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影响:全身感染引发的毒素等物质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呕吐等症状出现。
3.内分泌及代谢紊乱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原因:多见于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缺乏或作用不足,导致糖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出现呕吐、反胃、干呕等症状,同时伴有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口渴、多尿等表现。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可能发生,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
影响: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失调,影响胃肠道功能,出现呕吐等症状。
甲状腺功能亢进:
原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胃肠蠕动加快,可能出现呕吐、反胃、干呕等症状,还伴有多汗、心慌、手抖、消瘦等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多见。
影响:代谢亢进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运动和消化功能,引起相关症状。
三、药物因素相关原因
1.药物不良反应
化疗药物:
原因:许多化疗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导致呕吐、反胃、干呕等症状,这是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不同化疗药物引起呕吐的程度和机制有所不同,例如某些蒽环类化疗药物可直接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呕吐。癌症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可能因化疗出现这些症状,儿童癌症患者同样可能面临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问题。
影响: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依从性。
抗生素:
原因:部分抗生素使用后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等)较易引起胃肠道反应,可出现呕吐、反胃、干呕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使用抗生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可能不同,儿童使用抗生素时需特别注意其胃肠道反应,因为儿童的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
影响:抗生素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影响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
四、其他因素相关原因
1.妊娠
原因:女性在妊娠早期(停经6周左右)常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称为早孕反应,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一般在妊娠12周左右自行缓解,但也有部分孕妇呕吐症状较为严重。
影响:妊娠早期的生理变化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呕吐等症状。
2.晕动病
原因:多见于乘车、乘船、乘飞机等交通工具时,由于运动刺激人体的前庭神经,导致出现恶心、呕吐、反胃、干呕等症状,与个体的前庭功能敏感性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晕动病,儿童和成年人都可能因乘坐交通工具而出现这些症状,儿童可能因其前庭功能发育不完善等因素,在乘坐交通工具时更容易发生晕动病相关的不适。
影响:运动刺激前庭神经引发胃肠道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