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滑膜炎是膝关节滑膜受刺激发炎的疾病,病因有创伤、感染、免疫及其他因素,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可通过运动、日常及定期体检预防。
一、定义
膝盖滑膜炎是一种发生在膝关节滑膜部位的炎症性疾病。滑膜是膝关节内的一层薄而柔润的结缔组织膜,能分泌滑液,起到润滑和营养关节软骨等作用,当滑膜受到刺激产生炎症时,就会引发膝盖滑膜炎。
二、病因
(一)创伤因素
1.急性创伤:如膝关节受到直接的撞击、扭伤等,常见于运动损伤,像篮球运动中突然的扭转、足球运动中的碰撞等,这些创伤会导致滑膜组织受损,血管扩张,液体渗出,引发炎症反应。
2.慢性劳损:长期过度使用膝关节,例如长跑运动员、舞蹈演员等,膝关节反复的屈伸、负重,使滑膜长期受到摩擦和刺激,逐渐发生慢性炎症。
(二)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细菌通过血液传播或直接蔓延到膝关节滑膜,引起化脓性滑膜炎,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发生于儿童,常伴有全身发热、膝关节红肿热痛等明显症状。
2.结核杆菌感染:结核杆菌感染膝关节滑膜,可导致结核性滑膜炎,起病较缓慢,症状相对隐匿,常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
(三)免疫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膝关节滑膜,导致滑膜增生、炎症渗出,进而引起膝盖滑膜炎,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常累及多个关节,呈对称性。
2.其他免疫相关情况:比如强直性脊柱炎累及膝关节时,也可能引发滑膜的免疫炎症反应。
(四)其他因素
1.年龄因素:儿童期膝关节滑膜炎可能与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且多见于3-10岁儿童,常表现为一过性滑膜炎;老年人膝关节滑膜炎多与膝关节退行性变、软骨磨损等因素相关,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软骨退变,滑膜代偿性增生,容易发生炎症。
2.生活方式: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会影响膝关节的血液循环,导致滑膜的营养代谢障碍,容易诱发滑膜炎;肥胖人群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较大,滑膜受到的磨损和刺激增多,也更容易发生滑膜炎。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疼痛:膝关节处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急性创伤引起的滑膜炎疼痛较为剧烈,慢性劳损或炎症引起的疼痛相对较缓,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在活动膝关节时疼痛往往会加重。
2.肿胀:膝关节周围肿胀,急性滑膜炎肿胀可能在短时间内较为明显,皮肤温度可能升高;慢性滑膜炎肿胀相对较缓,但会持续存在。
3.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肿胀,膝关节的活动范围会受到限制,患者可能出现屈伸困难、下蹲不便等情况,影响正常的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
4.其他症状:如果是感染性滑膜炎,可能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滑膜炎可能还伴有其他关节的症状,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能有其他关节的肿胀、疼痛等。
(二)体征
1.膝关节浮髌试验阳性:医生用手按压髌骨,然后快速松开,若能感觉到髌骨有浮动感,提示膝关节内有较多的积液。
2.压痛:在膝关节周围的滑膜区域有明显的压痛,不同病因引起的滑膜炎压痛部位可能略有差异,如创伤性滑膜炎压痛多在受伤部位附近,感染性滑膜炎压痛范围可能较广且伴有红肿。
四、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了解膝关节的肿胀程度、压痛部位、活动受限情况等,初步判断滑膜炎的可能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显示膝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膝关节退变的表现,有助于排除其他骨骼疾病,如骨折、肿瘤等。
2.磁共振成像(MRI):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以清晰地显示膝关节滑膜的增厚情况、关节腔积液的多少以及周围软组织的病变情况,是诊断膝盖滑膜炎较为敏感的检查方法,能明确滑膜炎的严重程度和病因鉴别。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感染性滑膜炎患者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感染指标;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滑膜炎可能有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异常。
2.自身抗体检测: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滑膜炎,需要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如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有助于明确是否为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3.关节液检查:通过关节穿刺抽取关节液进行检查,包括外观、常规检查(细胞计数、分类等)、生化检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化脓性滑膜炎的关节液呈脓性,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滑膜炎的关节液可呈草黄色渗出液,白细胞计数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非感染性滑膜炎的关节液多为淡黄色清亮液体,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
五、治疗原则
(一)非手术治疗
1.休息:减少膝关节的活动,避免过度负重,让膝关节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炎症的消退。例如,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跑步等,必要时可以使用拐杖辅助行走。
2.物理治疗
冷敷:在滑膜炎急性发作期,可使用冰袋对膝关节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因为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减少炎症渗出。
热敷:在急性期过后,可改为热敷,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等,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产物的吸收。
理疗:如超声波理疗、中频电疗等,超声波理疗可以促进滑膜炎症的吸收,改善局部组织的代谢;中频电疗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能减轻滑膜的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但这类药物可能会有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老年人使用时需要注意胃肠道保护。
玻璃酸钠注射液:向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可以润滑关节,保护关节软骨,减轻滑膜的摩擦,适用于膝关节退变引起的滑膜炎等情况。
(二)手术治疗
1.滑膜切除术: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滑膜增生明显、关节积液严重且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行滑膜切除术。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开放滑膜切除术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2.其他手术:如果是感染性滑膜炎经保守治疗无效,形成脓肿时,需要进行切开引流手术;对于结核性滑膜炎,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如果滑膜病变严重,也可能需要手术清除病变滑膜。
六、预防措施
(一)运动方面
1.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前进行5-10分钟的热身活动,如慢跑、关节屈伸活动等,使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得到充分的准备,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2.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装备: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避免过度激烈的运动;运动时佩戴合适的护膝等装备,如篮球运动中佩戴护膝可以减少膝关节扭伤的风险。
(二)日常生活方面
1.保持正确的姿势:无论是站立、行走还是坐姿,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膝关节长期处于不良姿势,如避免长时间弯腰驼背、不正确的蹲姿等,减少膝关节的异常受力。
2.控制体重:肥胖人群要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减轻膝关节的负担,降低滑膜炎的发生风险。
3.注意关节保暖:避免膝关节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在寒冷天气注意增添衣物,可佩戴护膝等保暖装备,防止滑膜受寒冷刺激引发炎症。
(三)定期体检
对于有膝关节基础疾病的人群,如膝关节退行性变患者等,要定期进行膝关节的检查,早期发现问题,早期进行干预,预防滑膜炎的发生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