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的症状包括骨痛与乏力、身高变矮与驼背、脆性骨折等。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康复与预防骨折等。

一.症状
1.骨痛与乏力
常见腰背部弥漫性疼痛,久坐、久站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严重时全身骨骼酸痛,伴随四肢乏力,活动后疲惫感明显。
2.身高变矮与驼背
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脊柱变形,表现为身高较年轻时缩短3-6厘米以上,弯腰驼背逐渐加重,严重者影响胸腔和腹腔脏器功能。
3.脆性骨折
骨量流失使骨骼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如咳嗽、弯腰、跌倒)即可引发骨折,常见于椎体、髋部、腕部,其中髋部骨折可能导致长期卧床,并发症风险较高。
二.治疗方法
1.生活方式调整
每日摄入富含钙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坚持适度运动(如快走、太极拳),增强骨密度;避免吸烟、过量饮酒及长期饮用浓茶、咖啡,减少骨量流失。
2.药物治疗
口服碳酸钙、枸橼酸钙等钙剂补充骨矿物质;使用双膦酸盐,如阿仑膦酸钠,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药物应严格遵医嘱使用。
3.康复与预防骨折
通过脉冲电磁场、紫外线等物理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愈合;佩戴支具保护易骨折部位,预防跌倒(如改善居家环境防滑、使用助行器),降低骨折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