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牙龈肿痛可由局部因素(龋齿、牙龈外伤、食物嵌塞)和全身因素(营养不良、全身性疾病)引起。家庭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冷敷缓解初步护理,持续不缓解等需及时就医,医生会针对病因治疗,还可通过培养良好口腔卫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定期口腔检查预防小孩牙龈肿痛。
一、确定病因
小孩牙龈肿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局部因素:
龋齿:如果小孩口腔卫生不佳,牙齿发生龋坏,龋洞周围的牙龈可能会受到刺激,引发炎症导致肿痛,这种情况在喜欢吃甜食、口腔清洁不彻底的儿童中较为常见。
牙龈外伤:小孩在玩耍过程中,可能不小心碰撞到牙龈,导致牙龈损伤、肿痛,比如摔倒时磕到口腔部位等情况。
食物嵌塞:进食时食物残渣嵌塞在牙龈缝隙中,若未及时清理,会引起牙龈组织的炎症反应,出现肿痛症状,尤其在牙齿排列不整齐的儿童中容易发生。
全身因素:
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时,可能会影响牙龈的健康,导致牙龈容易出现红肿、出血等问题,进而可能引发肿痛,常见于挑食、饮食不均衡的儿童。
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能首先表现为牙龈肿痛、出血等症状,这类情况相对较少见,但需要引起重视。
二、家庭初步护理措施
保持口腔清洁:
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蘸取温水轻轻擦拭牙龈和口腔,清除食物残渣等。对于能配合的较大儿童,可以指导其使用儿童专用的软毛牙刷正确刷牙,每天至少早晚各刷一次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对牙龈的刺激。
冷敷缓解:
可以使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袋,给小孩的脸部肿痛部位进行冷敷,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左右,间隔一段时间后可再次冷敷,通过低温收缩血管,减轻牙龈肿痛部位的充血、肿胀情况,缓解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冻伤。
三、及时就医及后续处理
及时就诊:
如果小孩牙龈肿痛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发热、牙龈大量出血、面部肿胀明显等情况,应及时带小孩到口腔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检查,如口腔视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等明确病因。
针对病因治疗:
龋齿治疗:如果是龋齿导致的牙龈肿痛,医生会根据龋齿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治疗,如浅龋、中龋可能进行补牙治疗,去除龋坏组织后用补牙材料填充龋洞;若龋齿已发展到深龋,累及牙髓,可能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等。
牙龈外伤处理:对于牙龈外伤,医生会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轻微的损伤可能只需保持口腔清洁,让其自行恢复;若损伤较严重,可能需要进行缝合等处理。
食物嵌塞处理:医生会帮助取出嵌塞的食物残渣,然后对牙龈进行相应的消炎处理,如局部涂抹消炎药物等。
全身因素相关治疗:如果是全身因素引起的牙龈肿痛,如营养不良则需要调整饮食,补充相应的营养物质;若是全身性疾病导致,则需要针对具体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血液系统疾病可能需要血液科等多学科联合治疗。
四、预防小孩牙龈肿痛的建议
培养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从小孩较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指导正确的刷牙方法,鼓励小孩每天按时刷牙、漱口,减少口腔内细菌、食物残渣的存留。
调整饮食结构:
保证小孩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西兰花、菠菜等)、水果(橙子、苹果等),减少高糖、高黏性食物的摄入,如糖果、巧克力、糯米制品等,降低龋齿等口腔问题的发生风险,从而预防牙龈肿痛。
定期口腔检查:
建议定期带小孩到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以便早期发现口腔问题并及时处理,比如早期发现龋齿等情况并进行干预,避免发展到引起牙龈肿痛的严重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