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当天需进行多项检查以保障母婴安全,包括血常规可了解血红蛋白及白细胞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可评估分娩出血风险、肝肾功能检查可知晓肝肾功能状况、血型检查可防范母婴血型不合问题、传染病筛查可防止传染病母婴传播,不同年龄孕妇检查需结合自身情况,生活方式也会影响检查结果及相关风险。
一、血常规检查
目的及意义: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孕妇的血红蛋白水平,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情况。正常孕妇血红蛋白应≥110g/L,若低于此值则提示贫血。同时,还能查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白细胞在孕期会轻度增加,一般在(5-12)×10/L,若白细胞显著升高并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能提示有感染迹象。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血常规结果的解读需考虑其基础健康状况,比如年轻孕妇身体状况较好,轻度的血常规异常可能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密切关注;而高龄孕妇由于身体机能相对下降,血常规异常可能提示更严重的问题。生活方式方面,若孕妇有偏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导致贫血,在血常规检查中会体现出来,所以通过血常规检查能及时发现孕妇血液方面的基本情况,为后续分娩及产后恢复提供依据。
二、凝血功能检查
目的及意义:分娩过程中可能会有出血情况,凝血功能检查至关重要。通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了解孕妇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正常情况下,PT正常范围为11-14秒,APTT正常范围为25-35秒,FIB正常范围为2-4g/L。若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在分娩时出现产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有特殊病史的孕妇,如既往有凝血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病史,在分娩当天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就更为必要,能提前评估分娩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年龄较大的孕妇凝血功能可能相对不稳定,也需要通过该检查来保障分娩安全。
三、肝肾功能检查
目的及意义:了解孕妇的肝肾功能情况,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等指标,正常ALT应≤40U/L,AST应≤40U/L。肾功能检查包括肌酐(Cr)、尿素氮(BUN)等指标,正常Cr女性为44-97μmol/L,BUN为2.9-7.5mmol/L。肝肾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分娩过程及产后恢复,比如严重的肾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孕妇在分娩时出现代谢紊乱等情况。不同年龄的孕妇肝肾功能有不同的生理变化,年龄较大的孕妇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通过检查能早期发现潜在问题。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大量饮酒的孕妇,肝功能可能受到影响,通过肝肾功能检查可及时察觉并进行干预。
四、血型检查
目的及意义:主要是为了明确孕妇的血型,如ABO血型和Rh血型等。如果是Rh阴性血型的孕妇,在分娩时需要特别关注,因为Rh阴性血型的孕妇可能会发生母婴血型不合的情况,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等问题。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Rh阴性血型的孕妇在各个年龄段都需要重视血型检查,尤其是在分娩时。如果孕妇是Rh阴性血型,其配偶是Rh阳性血型,那么在孕期和分娩时都需要进行相关监测和处理,以保障母婴安全。
五、传染病筛查
目的及意义:常见的传染病筛查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等的检查。这对于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比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需要在分娩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不同年龄的孕妇感染传染病的风险可能不同,高龄孕妇由于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变化,感染某些传染病的风险可能相对增加,所以在分娩当天进行传染病筛查能及时发现感染情况并采取隔离、阻断等措施,保护新生儿免受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