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评估患者并做好准备,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清洁皮肤、禁食禁水等;手术包括麻醉、选择切口、显露鞘膜囊、处理鞘膜囊、关闭切口;术后要监测生命体征、管理疼痛、指导活动、观察处理并发症,儿童患者需特殊关注。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变化等,了解患者是否有阴囊坠胀、疼痛等不适,以及既往手术史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患者,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对手术的影响;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需评估基础疾病控制情况,以确保手术安全。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阴囊部位,明确鞘膜积液的大小、位置等情况。同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超声检查等,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鞘膜积液的类型和程度,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2.术前准备工作
患者需清洁手术区域皮肤,通常范围包括阴囊及下腹部相关区域,以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术前禁食禁水,一般成人术前6-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儿童根据年龄适当调整禁食禁水时间,以防止术中呕吐引起误吸。
二、手术步骤
1.麻醉
根据患者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儿童多采用全身麻醉,成人可选用椎管内麻醉等。全身麻醉时要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确保麻醉安全。椎管内麻醉时要注意穿刺部位的选择和操作规范,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切口选择
常用的切口有腹股沟切口和阴囊切口。对于精索鞘膜积液,若积液位于精索部位,可选择腹股沟切口,该切口有利于显露精索部位的鞘膜囊;若积液位置表浅,也可选择阴囊切口。
3.显露鞘膜囊
以腹股沟切口为例,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钝性分离腹外斜肌腱膜,显露精索。小心游离精索,将精索鞘膜囊充分显露出来。在分离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精索内的血管、神经等结构,避免损伤。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组织较为娇嫩,操作更需轻柔精细。
4.处理鞘膜囊
切开鞘膜囊,吸尽囊内积液。然后根据鞘膜囊的情况进行处理,若鞘膜囊较小,可将其翻转后缝合;若鞘膜囊较大,可将多余的鞘膜切除,再进行缝合。在切除鞘膜时,要注意切除范围适当,既要去除多余的鞘膜组织,又要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
5.关闭切口
彻底止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区域,防止积液残留。然后逐层缝合切口,腹股沟切口需依次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和皮肤;阴囊切口则缝合阴囊皮肤。缝合时要注意松紧适度,保证切口对合良好。
三、术后处理
1.一般监测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尤其是儿童患者,要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频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若发现渗血渗液较多,应及时处理。
2.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对于儿童患者,要采用合适的方法评估疼痛程度,可通过安抚、玩耍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措施,但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等的不适当止痛药物。成人患者若疼痛较明显,可根据情况给予止痛药物。
3.活动指导
术后适当限制活动,儿童患者要避免剧烈哭闹和活动,防止切口裂开等情况发生;成人患者早期也应避免剧烈运动,一般建议术后1-2天内适当卧床休息,之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循序渐进。
4.并发症观察与处理
密切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如阴囊血肿、感染、鞘膜积液复发等。若发生阴囊血肿,小的血肿可自行吸收,较大的血肿可能需要穿刺抽吸或再次手术止血;若发生感染,要及时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加强切口换药等处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加强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