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流尿即压力性尿失禁,是腹压突然增加时尿液不自主流出,因盆底肌肉松弛或尿道括约肌功能异常致,女性多因妊娠分娩、年龄等,男性与前列腺手术、年龄等有关,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尿动力学检查评估诊断,可采取盆底肌训练、生活方式调整等非药物干预,严重者可药物或手术治疗。
一、概念解释
咳嗽流尿医学上称为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当腹压突然增加时,如咳嗽、喷嚏、大笑、运动等,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外口流出。
二、发生机制
盆底肌肉松弛:对于女性而言,妊娠、分娩是常见的导致盆底肌肉松弛的原因。妊娠时子宫增大,对盆底肌肉造成长时间的压迫,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进一步损伤盆底肌肉和筋膜,使得盆底支持结构薄弱,从而在腹压增加时无法有效关闭尿道,导致尿液流出。
尿道括约肌功能异常:尿道括约肌在控制排尿中起重要作用,各种原因引起的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会使其不能很好地对抗腹压的增加,例如年龄增长导致的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男性前列腺术后等情况也可能影响尿道括约肌功能,进而引发咳嗽流尿。
三、常见人群及相关因素
女性:
生育因素:多产妇由于多次妊娠分娩,盆底肌肉损伤概率增加,更易出现压力性尿失禁。例如,经阴道分娩的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高于剖宫产女性。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尿道黏膜变薄、尿道阻力降低,同时盆底肌肉萎缩,这些因素都使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升高。
男性:
前列腺相关手术: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前列腺摘除术等手术后,可能损伤尿道括约肌,从而出现咳嗽流尿的情况。
年龄因素: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加,尿道括约肌功能逐渐减退,也可能发生压力性尿失禁。
四、评估与诊断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咳嗽流尿的发生频率、严重程度、相关诱发因素等,例如是否在剧烈咳嗽时出现,一天出现几次等。
体格检查:包括盆底肌肉检查,评估盆底肌肉的张力等情况;进行尿道膀胱检查等,了解尿道和膀胱的结构及功能状况。
尿动力学检查:通过尿动力学检查可以评估尿道压力、膀胱功能等,明确是否存在压力性尿失禁以及其严重程度,例如测定尿道闭合压力等指标,若尿道闭合压力降低等则提示可能存在压力性尿失禁。
五、非药物干预措施
盆底肌训练:
凯格尔运动:女性患者可以进行凯格尔运动,即有意识地对盆底肛提肌进行周期性收缩和舒张训练。具体方法是每次收缩盆底肌肉3秒以上,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训练15-30分钟,每天3-4次,长期坚持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咳嗽流尿症状。
对于男性患者:也可以进行类似的盆底肌肉训练,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来增强尿道括约肌等相关结构的功能。
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体重:过重会增加腹压,加重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所以患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等方式控制体重,例如BMI保持在正常范围(18.5-23.9kg/m2)。
避免诱发因素:尽量避免剧烈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若有慢性咳嗽等疾病应积极治疗,以减少腹压增加的机会。
六、治疗选择(若需药物或手术等)
药物治疗:目前有一些药物可以用于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例如α受体激动剂等,但其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因为不同药物有不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等。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尿道中段悬吊术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风险,需要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后决定是否采用手术治疗。
总之,咳嗽流尿主要是由于盆底肌肉松弛或尿道括约肌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不同人群有其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等进行评估诊断,然后可采取非药物干预或根据情况选择药物、手术等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