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第三磨牙拔除需先进行术前评估,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和口腔状况;准备合适器械;拔牙步骤有局部麻醉、分离牙龈、挺松牙齿、拔除牙齿、处理拔牙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要安抚、操作轻柔,老年要评估全身状况、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妊娠期选择合适时间、操作轻柔并注意药物选择和观察情况。
一、术前评估
1.患者一般情况评估
需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若有心血管疾病,拔牙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需谨慎评估)、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拔牙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等病史。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配合程度,可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安抚措施。
通过口腔检查,确定下颌第三磨牙的萌出情况,如是完全萌出、部分萌出还是完全埋伏阻生,以及周围牙龈的状况(有无炎症、肿胀等),邻牙的情况(是否有龋坏、牙根吸收等)。
二、器械准备
1.准备合适的拔牙器械,如牙钳(根据牙齿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下颌第三磨牙牙钳)、牙挺(包括直挺、弯挺等)、刮匙、牙龈分离器等。确保器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拔牙步骤及技巧
1.局部麻醉
一般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对于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常用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和颊神经阻滞麻醉。注射时要准确把握进针点和进针深度,确保麻醉效果良好,以减轻患者拔牙时的疼痛。
2.分离牙龈
使用牙龈分离器,从牙的远中侧和近中侧插入牙龈与牙颈部之间,将牙龈逐渐与牙面分离,目的是避免拔牙时牙龈撕裂,减少术后出血和感染的风险。操作时要轻柔,沿牙面紧贴牙颈部进行分离。
3.挺松牙齿
如果牙齿为部分萌出或阻生,可使用牙挺挺松牙齿。对于低位阻生牙,通常采用楔入法,将牙挺的挺刃插入牙与牙槽骨之间的间隙,以牙槽嵴为支点,向牙的阻生方向用力,逐渐将牙齿挺松。挺松时要注意力量的控制,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牙挺滑脱损伤周围组织。
对于完全萌出的牙齿,也可先尝试用牙挺适度挺松,为牙钳拔除创造条件。
4.拔除牙齿
选择合适的牙钳,将牙钳夹紧患牙。根据牙齿的方向和位置,向不同方向摇动、扭转或牵引牙齿,逐步将牙齿拔除。摇动时要使牙齿在牙槽窝内有一定的松动范围,扭转适用于部分萌出且牙根为圆形的牙齿,牵引则是在牙齿松动到一定程度后,沿阻力较小的方向将牙齿拔出。在拔牙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邻牙,避免邻牙受到损伤。
5.拔牙创处理
拔除牙齿后,首先用刮匙清理拔牙窝内的残留组织,如炎性肉芽组织、碎牙片等,以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然后检查拔牙窝是否平整,如有过高的牙槽骨嵴,可适当修整。最后用纱卷压迫止血,嘱患者咬紧纱卷30-40分钟。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配合度较低,术前应做好安抚工作,可通过亲切的沟通、简单的讲解让儿童放松。拔牙时操作要更加轻柔、迅速,尽量减少患儿的不适。术后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咬合情况和创口出血情况,叮嘱患儿不要频繁舔拭创口,避免食用过热、过硬的食物。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多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术前要严格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确保血压、血糖等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拔牙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操作要尽量轻柔,减少创伤。术后要加强观察,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鼓励患者适当休息,保持口腔卫生。
3.妊娠期患者
妊娠期前3个月和后3个月一般不建议拔牙,以免引起流产或早产。如果必须拔牙,应选择在妊娠期4-6个月,此时相对较为安全。拔牙前要向患者充分解释拔牙的必要性和风险,操作要轻柔,减少对子宫的刺激,术后要给予适当的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但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观察患者和胎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