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少指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ml,常见原因有胎儿结构异常、胎盘功能减退、羊膜病变、孕妇因素等,对母儿有不良影响,可通过超声等检查诊断,妊娠中晚期处理方式不同,高龄孕妇及有基础疾病孕妇需特殊关注及处理。
羊水少的常见原因
胎儿结构异常:胎儿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是羊水少的常见原因,如肾发育不全、输尿管或尿道梗阻等,会使胎儿尿液生成减少或无法排出,从而导致羊水少。例如,先天性肾缺如的胎儿,由于无法正常产生尿液,羊水会逐渐减少。
胎盘功能减退:过期妊娠、胎儿生长受限等情况可导致胎盘功能减退,胎盘血流量减少,胎儿灌注不足,进而影响胎儿尿液生成,引起羊水少。比如过期妊娠时,胎盘的绒毛血管床减少,物质交换能力下降,可能导致羊水少。
羊膜病变:羊膜通透性改变等羊膜病变也与羊水少有关。一些原因不明的羊水少可能与羊膜本身的功能异常有关。
孕妇因素:孕妇脱水、血容量不足时,孕妇血浆渗透压增高,可使胎儿血浆渗透压相应增高,尿液形成减少。此外,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影响羊水情况,如使用吲哚美辛等药物可能导致羊水少,但这是药物的药理作用导致。另外,高龄孕妇相对发生羊水少的风险可能略有增加。
羊水少对母儿的影响
对胎儿的影响:羊水少会导致胎儿肢体与羊膜相连,造成胎儿肢体离断等畸形。在妊娠中晚期,羊水少还会使子宫周围的压力直接作用于胎儿,引起胎儿肌肉骨骼系统畸形,如斜颈、曲背、手足畸形等。同时,胎儿在子宫内活动受限,容易发生胎位异常。而且,由于羊水少,胎儿肺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导致胎儿肺发育不全等问题。
对孕妇的影响:羊水少孕妇在分娩时,可能会出现产程延长、胎儿窘迫等情况,增加剖宫产率等。
羊水少的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诊断羊水少的主要方法。超声检查可通过测量羊水指数(AFI)和最大羊膜囊深度(MVP)来判断羊水情况。羊水指数是将子宫分为四个象限,分别测量每个象限的最大羊水深度,然后相加,AFI≤5cm为羊水少,AFI≤8cm为羊水偏少;MVP≤2cm为羊水少,MVP在2-8cm之间为正常。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超声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羊水少情况,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胎儿结构信息,有助于排查胎儿结构异常导致的羊水少。
羊水少的处理措施
妊娠中期羊水少:若妊娠中期发现羊水少且胎儿有结构异常,多建议终止妊娠。如果胎儿结构正常,可通过增加孕妇饮水量、静脉补液等方法改善母体血容量,进而增加羊水量,同时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如通过超声监测羊水指数、胎儿生长发育等指标。
妊娠晚期羊水少:妊娠晚期羊水少,应根据孕周、胎儿是否成熟及胎儿有无窘迫等情况处理。如果胎儿已成熟,应尽快终止妊娠,可选择阴道分娩或剖宫产等方式,具体需根据孕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决定;如果胎儿未成熟,且胎儿情况良好,可尝试通过增加补液量等保守治疗方法,同时密切监测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如进行胎心监护等,若出现胎儿窘迫等情况则需及时终止妊娠。
特殊人群情况及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羊水少的风险相对较高,在孕期应更加密切监测羊水情况。除了常规的超声检查外,还应增加胎心监护等监测频率,以便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现羊水少,要更积极地评估胎儿状况,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更谨慎的处理方案。
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如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出现羊水少,需要同时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以及羊水少对母儿的影响。在处理羊水少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与羊水少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导致胎盘功能减退,进而加重羊水少,此时需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采取合适的措施改善羊水少的状况,必要时可能需要更早地终止妊娠来保障母儿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