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可缓解反流性食管炎,包括按中脘穴(位于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成人按压等,儿童轻柔按揉)、下脘穴(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成人点按等,儿童轻柔按揉)、梁门穴(脐中上4寸旁开2寸,成人按揉等,儿童轻柔按揉)、足三里穴(小腿前外侧,成人按压等,儿童按揉);按摩有一般人群注意事项及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
一、穴位按摩缓解反流性食管炎
(一)中脘穴
1.位置: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
2.按摩方法:患者可采用仰卧位,操作者用拇指或中指按压中脘穴,力度以产生酸胀痛感为宜,每次按压持续约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与成人不同,按摩力度要轻柔,可由家长用拇指轻轻按揉,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00次左右,每次按揉时间3-5分钟即可。中脘穴是任脉上的穴位,按摩此穴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对于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可能与调节胃肠蠕动、改善胃部血液循环等有关。
(二)下脘穴
1.位置:下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2寸处。
2.按摩方法:成人可采取仰卧姿势,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下脘穴,力度适中,以穴位局部有酸麻胀感为度,每次操作10-15分钟。儿童按摩时,家长用指腹轻柔按揉下脘穴,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下脘穴同样对脾胃功能有调节作用,有助于促进胃的排空,减少胃酸反流的机会,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对胃肠道神经调节和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等。
(三)梁门穴
1.位置:梁门穴位于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
2.按摩方法:患者平卧,操作者用拇指按揉梁门穴,双侧穴位可交替进行,每次每侧按揉1-3分钟,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准。儿童按摩时,家长用拇指轻轻按揉双侧梁门穴,注意力度要比成人轻很多,避免造成儿童不适。梁门穴对胃的调节作用较为直接,能够改善胃部的消化功能,缓解因反流性食管炎导致的胃部胀满等症状,从解剖学角度看,与胃的邻近组织关系密切,按摩可影响胃的局部血液循环和肌肉运动。
(四)足三里穴
1.位置: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2.按摩方法:成人用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可采用垂直按压的方式,力度稍重,以有明显的酸胀感向膝关节和足部放射为佳,每次按压5-10秒,重复10-15次。儿童按摩时,家长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足三里穴,时间控制在3-5分钟。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被称为“长寿穴”,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胃气机,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对于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一系列消化道症状有改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它可以调节胃肠平滑肌的收缩,促进消化液分泌等。
二、按摩的注意事项
(一)一般人群
按摩时要注意环境温度适宜,避免患者受凉。同时,按摩力度要根据个体的耐受程度进行调整,对于体质较弱、病情较重的患者,按摩力度不宜过大。另外,按摩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每次按摩上述穴位总计不超过30分钟为宜。
(二)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皮肤娇嫩,骨骼等组织尚未发育完全,按摩时除了要注意力度轻柔外,还要选择合适的按摩介质,如少量的婴儿油等,避免擦伤皮肤。而且儿童可能不太配合,家长在按摩前要做好沟通安抚工作,选择儿童比较舒适的姿势进行按摩。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按摩时要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骨折等意外情况。同时,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可能更为复杂,按摩时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的反应,如有不适要立即停止按摩并咨询医生。
3.孕妇:孕妇按摩时要特别谨慎,尤其是腹部周围的穴位要避免按摩,因为不当的按摩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等情况,对胎儿造成影响。如果孕妇有反流性食管炎需要按摩缓解,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合适的非腹部穴位进行轻柔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