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槽牙牙龈肿痛病因多样,包括智齿冠周炎、牙周炎、根尖周炎等,家庭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局部冷敷初步缓解,需及时就医检查,医生会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不同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特殊注意事项,儿童要家长协助养成口腔卫生习惯,孕妇治疗需告知怀孕情况选安全方法,老年人要控血糖并综合考虑全身状况选择治疗方案。
一、确定病因
后槽牙牙龈肿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智齿冠周炎: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多见于18-25岁的青年,智齿萌出过程中,牙龈瓣与牙冠之间形成盲袋,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引发感染导致牙龈肿痛。
牙周炎: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存在,引起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口腔卫生不良、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更易患牙周炎,炎症会导致牙龈红肿、出血、疼痛。
根尖周炎:牙髓感染蔓延至根尖周组织引起的炎症。龋齿未及时治疗等情况可导致牙髓感染,进而引发根尖周炎,出现后槽牙牙龈肿痛,咬合时疼痛可能加重,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
二、家庭初步缓解措施
保持口腔清洁:
饭后立即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淡盐水有一定杀菌作用,可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每次漱口时间不少于30秒,能帮助清除食物残渣,减轻牙龈肿痛症状。
可以使用软毛牙刷轻轻刷牙,尤其注意后槽牙部位的清洁,但动作要轻柔,避免刺激肿痛的牙龈。
局部冷敷:
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脸颊外侧肿痛牙龈对应的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重复3-4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牙龈肿胀和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三、及时就医及专业治疗
就医检查:
若牙龈肿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医生会通过口腔检查、X线等检查明确病因。例如,通过X线检查可以了解智齿的生长情况、根尖周组织的病变范围等。
针对性治疗:
智齿冠周炎:
局部冲洗:医生会用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溶液等反复冲洗智齿周围的盲袋,将盲袋内的食物残渣、脓液等冲洗干净,然后局部涂抹碘甘油等药物,起到消炎、收敛的作用。
全身用药:如果炎症较重,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会开具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但需根据患者的过敏史等情况选择,儿童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
待炎症消退后,对于位置不正、无足够萌出空间的智齿,一般建议拔除。
牙周炎:
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洗牙),去除牙面上的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龈下刮治,深入牙龈下方清除牙周袋内的菌斑和牙石。同时,患者需要改正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等,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牙周手术等治疗。
根尖周炎:
根管治疗:首先开髓引流,缓解根尖周的压力,减轻疼痛,然后进行根管预备、消毒和充填,彻底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儿童进行根管治疗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损伤恒牙胚等。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后槽牙牙龈肿痛多与龋齿、萌出性龈炎等有关。儿童口腔卫生意识较差,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帮助儿童刷牙,监督儿童少吃甜食。若儿童牙龈肿痛,不要自行给儿童服用成人药物,应及时带儿童到口腔科就诊,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治疗。
孕妇:孕妇后槽牙牙龈肿痛需要谨慎处理。孕期口腔疾病可能会影响孕妇的健康,进而影响胎儿。治疗时要告知医生怀孕情况,医生会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例如,局部冲洗等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风险的全身用药。
老年人:老年人牙龈肿痛可能与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有关。老年人常伴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时容易导致口腔感染加重。所以老年人出现牙龈肿痛时,除了针对口腔局部治疗外,还要积极控制血糖。同时,老年人口腔内可能存在牙齿磨损、松动等情况,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全身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