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牙齿酸胀可能由牙周炎等多种原因引起,牙周炎有其特定机制,可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初步判断,不同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女性、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有相应应对建议,儿童需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妊娠期女性要加强口腔清洁并告知医生妊娠情况,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并定期牙周检查治疗,老年人要注意口腔清洁、定期检查及处理不良修复体等。
其他可能导致牙龈出血、牙齿酸胀的原因
牙龈炎:牙龈炎与牙周炎关系密切,牙龈炎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牙周炎。牙龈炎主要是牙龈组织的炎症,也会出现牙龈出血,但相对牙周炎来说,牙周破坏程度较轻,不过也可能伴有牙齿的轻微酸胀感。
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牙龈自发性出血,同时可能伴有牙齿酸胀等不适。例如,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容易出现牙龈出血,并且疾病本身可能会引起全身不适,包括牙齿周围组织的异样感觉。
内分泌紊乱:如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出现妊娠期牙龈炎,表现为牙龈出血、肿胀,也可能伴有牙齿酸胀,这与孕期内分泌改变导致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有关;另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也容易发生牙周组织的感染,出现牙龈出血、牙齿酸胀等症状,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且会影响牙周组织的修复。
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等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出血、牙齿酸胀。比如,修复体边缘过于锐利,长期摩擦牙龈,引起牙龈炎症和牙齿周围的不适。
如何初步判断是否为牙周炎
临床检查:医生会通过口腔检查来初步判断。观察牙龈的颜色、形态,正常牙龈呈粉红色,质地坚韧,而牙周炎患者牙龈红肿,质地松软。检查牙周袋深度,用牙周探针测量牙龈沟或牙周袋的深度,正常牙周袋深度一般小于3mm,牙周炎时牙周袋深度会加深。还会检查牙齿的松动度,早期牙周炎牙齿松动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牙齿松动度会逐渐增加。
影像学检查:X线片检查可以帮助了解牙槽骨的吸收情况,牙周炎患者会出现牙槽骨吸收,这是牙周炎的重要特征之一。例如,通过X线片可以看到牙槽嵴顶的位置降低,牙槽骨呈水平型或垂直型吸收等。
不同人群的应对建议
儿童:儿童牙龈出血、牙齿酸胀需考虑是否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如刷牙方法不正确、刷牙不彻底等。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监督儿童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儿童专用牙刷和牙膏,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同时,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减少甜食和碳酸饮料的摄入,因为儿童处于牙齿发育阶段,不良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易引发牙龈问题。如果儿童出现牙龈出血、牙齿酸胀,应及时带其到口腔科检查,排除龋齿、牙龈炎等问题。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状况,更易出现牙龈问题。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加强口腔清洁,除了早晚刷牙外,进食后可使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口腔内的不良刺激因素,如不合适的修复体等。如果出现牙龈出血、牙齿酸胀,应告知医生自己的妊娠情况,医生会在考虑妊娠因素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口腔治疗。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是影响牙周组织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口腔保健方面,除了常规的口腔清洁外,要定期进行牙周检查和治疗。当出现牙龈出血、牙齿酸胀时,要及时到口腔科就诊,同时向医生说明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以便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血糖的波动,因为口腔治疗可能会对血糖产生一定影响。
老年人:老年人牙龈出血、牙齿酸胀可能与牙龈退缩、牙根暴露等因素有关。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可选择软毛牙刷刷牙,避免损伤牙龈。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牙周问题。对于存在的不良修复体等问题要及时处理,同时,老年人可能伴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在口腔治疗时要考虑全身状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等,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