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等引起的腹膜炎症,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有全身及腹部症状,辅助检查有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阑尾炎是阑尾管腔堵塞或细菌感染引起的炎性病变,有转移性右下腹痛等症状,辅助检查有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
一、定义与病因
腹膜炎
定义: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等引起的腹膜炎症。
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较少见,病原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或大肠杆菌等,常发生于免疫力低下、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等患者,细菌可通过血行播散、上行感染、直接扩散等途径累及腹膜;继发性腹膜炎最为常见,多继发于腹腔内脏器的穿孔、破裂、炎症和手术污染等,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阑尾炎穿孔、胆囊炎穿孔等,胃肠道内的细菌及内容物进入腹腔引发感染。
阑尾炎
定义:是阑尾管腔堵塞或细菌感染引起的阑尾炎性病变。
病因:主要是阑尾管腔阻塞,淋巴滤泡增生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60%,多见于年轻人;粪石也是常见原因,约占35%;此外,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寄生虫等也可导致管腔阻塞。细菌入侵繁殖引起阑尾炎症,常见致病菌有大肠杆菌、肠球菌等。
二、临床表现
腹膜炎
症状:
全身症状:患者多有高热、脉速等感染中毒表现,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
腹部症状:持续性剧烈腹痛是最主要的症状,疼痛一般起始于原发病灶部位,然后可扩散至全腹。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由于腹膜刺激,可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即腹膜刺激征,是腹膜炎的重要体征。
不同人群表现:对于儿童,由于其生理特点,腹膜炎症状可能不典型,腹肌紧张等体征可能不明显,但感染中毒症状可能更突出;老年人腹膜炎时,因机体反应能力下降,腹膜刺激征可能较轻,但病情往往较严重,易延误诊断。
阑尾炎
症状:
典型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痛,开始多为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体征:右下腹固定压痛是阑尾炎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当阑尾化脓、坏疽、穿孔时,可出现腹膜刺激征,如右下腹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但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右下腹压痛。
不同人群表现:小儿阑尾炎症状不典型,病情发展较快,常表现为高热、呕吐,右下腹体征不明显,但穿孔率较高;妊娠期阑尾炎,由于子宫增大,阑尾位置改变,压痛部位可偏高,且腹肌紧张不明显,炎症易扩散,导致流产、早产等不良后果。
三、辅助检查
腹膜炎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腹腔穿刺可抽出脓液,通过穿刺液的涂片检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明确病原菌,指导治疗。
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平片可见肠麻痹、肠间隙增宽等;腹部B超或CT检查可发现腹腔内积液、脓肿形成等情况,对于继发性腹膜炎还可帮助寻找原发病灶。
阑尾炎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程度与阑尾炎的严重程度相关。
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周围脓肿;腹部CT对于诊断不典型阑尾炎或发现阑尾周围脓肿等有重要价值。
四、治疗原则
腹膜炎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腹膜炎局限的患者,包括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继续漏入腹腔;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支持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继发性腹膜炎,尤其是腹腔内脏器穿孔、破裂等情况,手术方式主要是处理原发病灶,如穿孔修补、切除病变脏器等,同时彻底清洗腹腔,放置引流管引流腹腔内的脓液等。
阑尾炎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早期等情况,主要是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手术治疗:绝大多数阑尾炎患者需行手术治疗,如阑尾切除术,对于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等应及时手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