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性牙髓炎可通过症状表现和临床检查来判断,症状上温度刺激有反应且一般无自发痛,临床检查视诊看牙齿外观和牙龈,探诊有特定敏感反应,叩诊无明显或极轻微不适,温度测试冷、热刺激均有疼痛且刺激去除后迅速消失,综合多方面可准确诊断。
一、症状表现
1.温度刺激反应
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段患者对温度刺激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牙髓神经相对较敏感,对于可复性牙髓炎,受到冷、热温度刺激时会立即出现疼痛反应,但刺激去除后,疼痛很快消失。而成人患者在受到温度刺激时也会有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缓解较快。例如,儿童吃了冷饮后,会马上感到牙齿疼痛,不过等冷饮吐出后,疼痛就慢慢减轻了。
性别差异影响相对较小:一般来说,性别对可复性牙髓炎因温度刺激产生的疼痛反应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差异。男性和女性患者在面对相同温度刺激时,疼痛的发生和缓解特点相似。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喜欢食用过冷过热食物的人群,牙髓长期受到不良刺激,更容易出现可复性牙髓炎相关的温度刺激疼痛表现。比如有长期喝滚烫奶茶习惯的人,牙髓受到反复刺激,在遇到温度刺激时疼痛可能更明显。
病史影响:有过牙齿外伤史、龋齿(蛀牙)病史的患者,发生可复性牙髓炎的几率相对较高,在遇到温度刺激时疼痛反应可能更典型。例如有蛀牙病史的患者,当牙齿遇到冷刺激时,会较快出现疼痛。
2.自发痛情况
可复性牙髓炎通常没有自发痛,或者仅有很轻微的、短暂的不适。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患者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典型表现。例如女性在生理期时,身体的应激状态可能会让牙髓的敏感性稍有增加,但一般也不会出现明显的自发痛,只是相比平时,对温度等刺激的反应可能更敏感一点。
二、临床检查
1.视诊
观察牙齿的外观,看是否有龋齿、牙齿表面是否有缺损、是否有色素沉着等情况。如果牙齿有浅龋,龋坏部位接近牙髓,那么就有可能引发可复性牙髓炎相关表现。比如牙齿表面有一个小黑点,经过检查发现是浅龋,这时候就要考虑牙髓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查看牙龈状况,牙龈是否有红肿等异常。如果牙龈有轻度红肿,结合其他表现,也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可复性牙髓炎。例如牙龈轻度红肿,同时牙齿对温度刺激有异常反应,那就需要进一步考虑牙髓的情况。
2.探诊
用探针检查牙齿的龋洞等部位。当探针接触到接近牙髓的龋损部位时,患者会出现敏感疼痛反应,而且刺激去除后疼痛很快消失。比如探针碰到龋洞内接近牙髓的位置,患者马上感觉疼痛,但探针移开后,疼痛就不再持续了。
检查牙齿是否有其他敏感点,比如牙齿的牙颈部等部位,是否存在因磨损等原因导致的牙本质暴露,从而在探诊时出现敏感情况。如果牙颈部有磨损,探诊时会感觉到牙齿敏感,结合温度刺激等表现,有助于判断可复性牙髓炎。
3.叩诊
用叩诊锤轻轻叩击牙齿,可复性牙髓炎患者叩诊时一般没有疼痛或者仅有极轻微的不适。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患者口腔局部有炎症反应稍微加重时,可能叩诊会有很轻微的不适,但与根尖周炎等疾病的明显叩痛不同。例如可复性牙髓炎患者叩诊时,叩击后的不适感觉非常短暂且轻微。
4.温度测试
冷测试:使用冷诊剂(如冰棒、冷牙胶等)对牙齿进行冷刺激测试。将冷诊剂接触牙齿表面,可复性牙髓炎患者会立即出现疼痛反应,但是刺激去除后疼痛迅速消失。对于儿童患者,进行冷测试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患儿过度紧张。而成人患者在冷测试时能较好配合,能准确反馈疼痛情况。比如用冰棒接触牙齿颊面,儿童马上表现出哭闹等疼痛反应,但冰棒移开后,哭闹就停止了。
热测试:使用热诊剂(如热牙胶等)进行热刺激测试。可复性牙髓炎患者在受到热刺激时也会出现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很快缓解。热测试时要注意控制热的程度和接触时间,避免造成牙齿的过度损伤。例如用热牙胶接触牙齿舌面,患者感觉疼痛,但热牙胶移开后,疼痛就消失了。
通过以上症状表现和临床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判断,才能准确诊断可复性牙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