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痛牙痛常见原因有口腔局部感染(牙龈炎、智齿冠周炎)、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全身性疾病局部表现(川崎病、白血病);相关检查有口腔、咽喉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病原学检查);应对包括保持口腔卫生、调整饮食,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牙龈炎: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存在,会引发牙龈组织的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同时可能伴有喉咙痛,这是因为口腔局部炎症可能通过神经传导等影响到咽喉部位。例如,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牙菌斑堆积,就容易诱发牙龈炎,进而可能出现喉咙痛牙痛的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若口腔卫生不良也易患牙龈炎,成年人由于生活习惯等因素也较常见。
智齿冠周炎: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常见于18-25岁的青年人群,炎症可引起智齿周围组织红肿、疼痛,疼痛可能放射至喉咙部位,导致喉咙痛,同时伴有牙痛。
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后,除了引起鼻塞、流涕等症状外,可能累及口腔及咽喉部,导致喉咙痛,同时病毒感染可能引发牙齿周围组织的反应,出现牙痛。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容易患普通感冒进而出现喉咙痛牙痛的情况。
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性咽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咽炎,除了有明显的喉咙痛症状外,也可能伴有牙痛,这是因为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可能影响到牙齿周围组织。不同年龄均可发生,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相对发病率可能稍高。
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川崎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除了有发热、皮疹、结膜充血等表现外,也可能出现口腔黏膜充血、喉咙痛、牙痛等症状。
白血病: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口腔感染等情况,表现为牙龈肿胀、出血、牙痛,同时伴有喉咙痛等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及成年人都有患病可能。
相关检查与诊断
口腔检查
医生会检查牙齿的情况,包括牙齿是否有龋坏、智齿的萌出情况、牙龈的状态等,通过视诊、探诊等方法了解口腔局部的病变情况。例如,检查牙龈是否红肿、出血,牙齿表面是否有菌斑、牙结石等。
咽喉检查
观察咽喉部黏膜是否充血、肿胀,有无脓性分泌物等,判断喉咙痛的原因是单纯的咽喉部炎症还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咽喉部受累。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如果怀疑有感染,会进行血常规检查,查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指标,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例如,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降低。
病原学检查:如怀疑链球菌性咽炎,会进行咽拭子培养,检测是否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对于川崎病,可能会进行相关抗体等检查辅助诊断;白血病则需要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
应对与注意事项
一般应对
保持口腔卫生: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喉咙痛牙痛,都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儿童由于自我口腔清洁能力较弱,家长应帮助其做好口腔清洁,比如使用儿童专用牙刷,指导正确刷牙方法。
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喉咙痛和牙痛的症状。例如,辣椒、花椒等食物会刺激口腔和咽喉黏膜,使疼痛加剧。建议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喉咙痛牙痛时,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是否升高、疼痛是否持续加重等。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物理降温(体温不超过38.5℃时)等。同时要确保儿童口腔卫生的落实,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喉咙痛牙痛时,要考虑其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身体对感染等情况的抵抗力。同时,老年人用药也需更加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可能带来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