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咬到硬物后牙痛常见原因有牙釉质损伤、牙本质过敏、牙髓损伤、牙齿隐裂,不同原因与年龄、生活方式有关,轻度情况可观察、避免刺激,严重时需及时就医,不同损伤有相应处理,儿童和老年人就医各有注意事项。
一、牙齿咬到硬物后牙痛的常见原因
(一)牙釉质损伤
1.发生机制: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但当咬到硬物时,局部牙釉质可能会被刮擦或折断,牙釉质内含有神经末梢分布,一旦受损暴露,就会引发疼痛。例如,长期咀嚼硬物或偶尔咬到较硬食物,都可能导致牙釉质局部损伤。
2.年龄因素:儿童处于牙齿发育阶段,牙釉质相对较薄,相比成年人更容易出现牙釉质损伤;老年人牙釉质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磨损,也较易因咬硬物出现问题。
3.生活方式:有长期咀嚼槟榔、经常食用过硬食物(如坚果、骨头等)的人群,牙齿咬到硬物后更易出现牙釉质损伤相关牙痛。
(二)牙本质过敏
1.发生机制:牙釉质损伤后,牙本质暴露,牙本质小管内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从而引起疼痛。当牙齿咬到硬物时,外力刺激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导至牙髓,导致牙痛。比如牙釉质因咬硬物部分缺失,牙本质暴露,此时进食冷、热、酸、甜食物或咬硬物都会引发牙痛。
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牙龈逐渐萎缩,牙根暴露,牙本质也会相应暴露,老年人相对年轻人更易出现牙本质过敏导致的牙痛;儿童如果存在牙齿发育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出现牙本质过敏。
3.生活方式:刷牙方法不正确(如用力横刷)、喜欢进食酸性食物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牙釉质磨损,增加牙本质过敏的风险,进而在咬到硬物后更易牙痛。
(三)牙髓损伤
1.发生机制:严重的牙齿咬硬物情况可能导致牙髓损伤,如外力过大引起牙髓充血、牙髓炎甚至牙髓穿孔等。牙髓是包含神经、血管等的软组织,一旦受损,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例如,咬到非常硬的物体,力量传递到牙髓,造成牙髓组织的损伤。
2.年龄因素:儿童牙髓组织相对较疏松,血运丰富,咬到硬物后牙髓损伤的可能性及反应程度可能与成年人不同;老年人牙髓组织逐渐萎缩,牙髓损伤后的修复能力较差。
3.生活方式:有牙齿外伤史或长期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牙齿病变的人群,咬到硬物后更易引发牙髓损伤相关牙痛。
(四)牙齿隐裂
1.发生机制:牙齿咬到硬物还可能导致牙齿隐裂,即牙齿表面出现不易察觉的细微裂纹。裂纹可深入牙本质甚至牙髓,刺激神经引起疼痛。比如咬到过硬食物时,牙齿承受的应力超过其承受范围,从而产生隐裂。
2.年龄因素:老年人牙齿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性磨损等情况,更易出现牙齿隐裂;儿童牙齿发育尚未完全稳定,相对不易出现隐裂,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3.生活方式:经常进食过硬食物、有夜磨牙习惯等人群,牙齿咬到硬物后发生隐裂的风险增加,进而引发牙痛。
二、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轻度情况的初步处理
1.观察疼痛情况:如果咬到硬物后牙痛较轻,先观察疼痛持续时间和程度。如果疼痛在数小时内逐渐缓解,可能只是轻度牙釉质或牙本质损伤。
2.避免刺激:在观察期间,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酸、过甜及过硬的食物,让牙齿得到休息。
3.特殊人群提示:儿童出现这种情况时,家长要格外留意儿童是否继续出现牙痛加重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达可能不准确,要及时关注牙齿状况;老年人则要更加小心饮食,防止因牙齿问题影响进食和生活质量。
(二)严重情况的就医建议
1.及时就诊:如果牙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出现剧烈疼痛、自发痛、夜间痛等情况,应及时前往口腔科就诊。医生会通过口腔检查、X线等检查手段明确牙齿损伤情况。
2.针对不同损伤的处理:如果是牙釉质损伤较轻,可能进行简单的光滑处理;如果是牙本质过敏,可能会进行脱敏治疗;如果是牙髓损伤或牙齿隐裂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等相应的牙髓治疗或针对隐裂牙齿的进一步处理。
3.特殊人群就医注意:儿童就医时要安抚其情绪,配合医生检查;老年人就医要考虑其身体状况,如有其他基础疾病要告知医生,以便医生综合评估制定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