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刷牙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局部因素(菌斑牙石堆积、牙龈炎症、不良修复体、刷牙方法不当)和全身因素(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应对措施为局部处理(保持口腔清洁、洗牙、调整修复体)和全身因素相关处理(血液系统疾病就医检查治疗、内分泌紊乱针对疾病治疗),若出血持续不缓解或伴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
一、早上刷牙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
1.局部因素
菌斑、牙石堆积:口腔卫生不良时,牙面上会堆积菌斑,逐渐矿化形成牙石。菌斑和牙石会持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发炎,在刷牙时容易出血。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漱口的人群,牙面上很容易出现菌斑和牙石。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家长没有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成年人中,长期吸烟、饮食习惯不佳等也会增加菌斑和牙石堆积的风险。
牙龈炎症:牙龈炎是引起牙龈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局部刺激因素(如菌斑、牙石、食物嵌塞等)长期存在,会引发牙龈的炎症反应,牙龈变得红肿脆弱,刷牙时轻轻一碰就容易出血。青少年处于青春期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更容易发生青春期牙龈炎,刷牙出血的情况可能会更明显;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孕激素水平升高,也易患妊娠期牙龈炎,出现刷牙牙龈出血现象。
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发炎出血。比如,制作粗糙的假牙,其边缘可能会反复摩擦牙龈,引起牙龈的损伤和炎症。
刷牙方法不当:使用过硬的牙刷、刷牙力度过大或者采用横刷法刷牙,都会对牙龈造成机械性损伤,从而引起出血。例如,很多人习惯用力横刷牙齿,这样会破坏牙龈乳头的结构,导致牙龈出血。
2.全身因素
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容易出现牙龈出血;还有白血病,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白细胞功能异常也会影响凝血,从而引起牙龈出血。这类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牙龈出血往往不是单一的症状,可能还会伴有皮肤瘀斑、鼻出血、月经过多等其他出血表现。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牙龈出血且伴有其他出血症状,需要警惕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
内分泌紊乱: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口腔感染,导致牙龈炎症出血;妊娠期女性除了前面提到的妊娠期牙龈炎外,由于体内激素变化,也可能出现牙龈出血情况;一些内分泌失调的人群,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的患者,也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现象。
二、早上刷牙牙龈出血的应对措施
1.局部处理
保持口腔清洁: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建议使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饭后及时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比如可以选择儿童专用的软毛牙刷,引导孩子正确刷牙。
洗牙去除菌斑和牙石:如果是菌斑和牙石堆积引起的牙龈出血,需要进行洗牙治疗,通过超声波洗牙等方法去除牙面上的菌斑和牙石,减轻牙龈的炎症。一般每半年到一年可以进行一次洗牙,但具体频率要根据个人口腔情况而定。
调整修复体:如果是不良修复体导致的牙龈出血,需要及时就医,由医生调整或重新制作合适的修复体,使其不再刺激牙龈组织。
2.全身因素相关处理
血液系统疾病:如果怀疑是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牙龈出血,需要及时到血液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骨髓穿刺等,明确诊断后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要进行提升血小板等治疗;白血病则需要根据具体类型进行化疗等综合治疗。
内分泌紊乱:对于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使血糖达标,从而减少口腔感染的发生;妊娠期女性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牙龈局部处理;内分泌失调的患者则需要针对具体的内分泌疾病进行治疗,调整体内激素水平。
总之,早上刷牙牙龈出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牙龈出血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