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在彩超中有多方面表现,内膜厚度及回声情况上常见内膜增厚且不均匀;子宫肌层侵犯情况可通过观察内膜与肌层交界处异常回声向肌层内延伸来初步判断浅深肌层侵犯;血流情况是病灶内血流丰富、阻力指数低;宫腔内可能有积液及出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异常团块,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病史的女性表现有一定差异需综合分析。
正常情况下,不同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厚度有变化,而子宫内膜癌患者彩超下常见内膜增厚,可表现为均匀性增厚或局限性增厚。例如,部分患者内膜厚度可超过10mm(非孕期)。回声方面,多数子宫内膜癌病灶回声不均匀,可能出现低回声区,这是因为癌组织内部结构紊乱,细胞排列不规则,导致超声回声特性改变。
对于不同年龄女性,年轻患者和老年患者内膜厚度及回声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遵循内膜癌超声表现的基本规律。年轻女性患内膜癌时,若处于生育年龄相关内分泌状态下,内膜增厚及回声改变可能与激素水平影响下癌组织生长有关;老年女性由于激素水平低,内膜癌导致的内膜增厚可能相对不那么明显,但仍可出现不均匀回声。
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的女性,其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较高,彩超下内膜增厚及回声改变可能更易被发现,因为这类人群本身可能存在内膜受激素等因素影响易出现异常的情况。对于有子宫内膜癌病史的患者复查时,需重点关注内膜厚度及回声,以早期发现复发等情况。
子宫肌层侵犯情况
彩超可初步判断子宫肌层受侵犯情况。当癌组织浸润子宫肌层时,表现为内膜与肌层交界处的低回声或异常回声向肌层内延伸。如果是浅肌层侵犯,癌组织浸润深度小于肌层厚度的1/2;若为深肌层侵犯,则浸润深度大于等于肌层厚度的1/2。
年龄较大患者,由于子宫肌层本身可能有一定退变等情况,判断肌层侵犯时需更仔细分析超声图像。年轻患者子宫肌层弹性等相对较好,癌组织侵犯肌层的超声表现可能与老年患者有一定差异,但本质都是观察癌组织向肌层浸润的范围。
有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的女性,子宫肌层状态可能改变,影响对肌层侵犯判断的准确性,检查时需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对于既往有子宫相关手术史等病史的患者,子宫肌层结构已改变,彩超判断内膜癌肌层侵犯时要考虑既往手术对超声图像的干扰,需仔细对比术前术后超声表现等。
血流情况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病灶内的血流信号。子宫内膜癌病灶内血流较丰富,阻力指数(RI)一般较低,通常RI可低于0.45-0.5。这是因为癌组织生长迅速,需要大量血液供应,所以血管增生明显,血流丰富且阻力低。
不同年龄患者血流情况可能有一定差异,年轻患者机体代谢相对旺盛,癌组织血流丰富程度可能在超声上表现得更明显;老年患者血流情况可能相对年轻患者稍弱,但仍符合内膜癌血流丰富、RI低的特点。
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的女性,其内分泌等状态可能影响肿瘤血管生成,进而影响彩超下的血流表现,但本质上内膜癌的血流特征主要由肿瘤本身生物学行为决定。有内膜癌家族史等病史的患者,检查时关注血流情况有助于辅助诊断,因为有家族史的患者发病可能与基因等因素有关,其肿瘤血管生成特点可能有一定规律,血流情况可作为辅助判断指标之一。
宫腔内其他异常情况
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可能合并宫腔积液,彩超下可见宫腔内有无回声区,这是由于癌组织阻塞宫颈管,导致宫腔内分泌物积聚形成积液。同时,还可能观察到宫腔内异常团块,边界可能不清,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晰等表现。
对于更年期女性,本身处于月经紊乱等阶段,宫腔积液等情况可能被忽视,但内膜癌导致的宫腔积液需引起重视。青春期女性患内膜癌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彩超下宫腔内异常表现也符合上述规律,只是要结合青春期女性特殊的生理状态进行分析。
有不洁性生活史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的女性,宫腔感染等情况可能与内膜癌同时存在,影响彩超表现的判断,需仔细鉴别是感染还是癌导致的宫腔内异常。对于有多次流产史等病史的患者,宫腔内环境改变,内膜癌的超声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详细病史和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