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是口腔科常见症状,临床表现多样。疼痛性质有刺激性疼痛(冷、热刺激痛)和自发性疼痛(阵发性、持续性疼痛);疼痛部位有定位明确和放射性疼痛;伴随症状包括牙龈红肿、牙齿松动、面部肿胀、发热、口腔异味等,不同年龄段人群在各表现上有一定差异。
疼痛性质
刺激性疼痛:
冷刺激痛:牙齿遇到冷的刺激,如吸入冷空气、食用冷饮等,会立刻产生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可短暂持续。例如龋齿(蛀牙)较深时,牙本质暴露,冷刺激可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导至牙髓,引起疼痛。不同年龄人群对冷刺激痛的敏感程度可能不同,儿童由于牙本质较薄,牙髓神经相对敏感,可能对冷刺激更为敏感;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本质有一定的继发性牙本质形成,对冷刺激的敏感性可能相对儿童稍低,但如果有牙周病导致牙龈退缩,牙根暴露,也会出现明显冷刺激痛。
热刺激痛:遇到热的食物或液体时出现疼痛,同样,对于龋齿、牙髓炎等疾病,热刺激可引起牙髓内血管扩张等反应,导致疼痛。老年人由于牙髓组织逐渐萎缩,牙髓活力降低,热刺激痛的表现可能与年轻人有所不同,可能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但如果有牙髓炎症等情况,也会出现热刺激痛。
自发性疼痛:
阵发性疼痛:没有明显刺激因素时,牙齿突然出现疼痛,呈阵发性发作。比如牙髓炎早期,炎症导致牙髓腔内压力增加,可引起阵发性的放射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头部等部位,儿童牙髓炎时由于牙髓神经丰富且髓腔压力变化较敏感,阵发性疼痛可能更为频繁和剧烈;成年人牙髓炎时阵发性疼痛也较为典型,但可能因个体耐受力不同表现有所差异。
持续性疼痛:疼痛持续存在,可能是炎症进一步发展,如牙髓炎发展到晚期,或者根尖周炎时,炎症累及根尖周组织,导致牙齿出现持续性的胀痛、跳痛等,患者能明确指出疼痛的牙齿,不同年龄人群根尖周炎的表现可能因身体抵抗力等因素有所不同,儿童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根尖周炎可能发展较快,症状相对更明显;成年人如果有全身慢性疾病等情况,可能会影响根尖周炎的进程和临床表现。
疼痛部位
定位明确:患者通常能指出具体疼痛的牙齿,比如上排左后牙疼痛,能明确是上颌左侧某一颗磨牙或前磨牙。不同年龄段牙齿的分布及常见疾病部位有一定特点,儿童乳牙列时期,常见的疼痛部位多为龋坏的乳牙,如乳磨牙等;恒牙列时期,成年人常见的疼痛部位有龋坏导致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恒牙,如第二磨牙等。
放射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其他部位,如牙髓炎时疼痛常放射至同侧头部、面部等,儿童由于神经传导特点,放射性疼痛可能更容易扩散到更广泛的区域,且儿童可能不能准确描述疼痛放射的具体范围,需要家长仔细观察和医生进一步检查;成年人放射性疼痛也较为常见,但一般能相对较准确地指出大致放射方向。
伴随症状
牙龈红肿:多见于牙龈炎、根尖周炎等情况。牙龈炎时,牙龈组织红肿,质地松软,探诊易出血;根尖周炎时,除了牙龈红肿外,可能还伴有局部的肿胀隆起,儿童牙龈炎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食物残渣滞留等有关,且儿童牙龈组织相对疏松,炎症反应可能更明显;成年人牙龈炎可能与牙结石堆积、激素变化(如孕期牙龈炎)等因素有关,根尖周炎成年人常见于有龋齿未及时治疗等情况。
牙齿松动:根尖周炎严重时可能出现牙齿松动,牙周病患者也会有牙齿松动情况。儿童牙齿松动如果是乳牙替换期,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如果是病理性牙齿松动则需引起重视;成年人牙齿松动常见于牙周炎等疾病,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逐渐萎缩,牙齿松动的风险增加。
面部肿胀:根尖周炎炎症扩散到周围组织时可引起面部肿胀,尤其多见于儿童和免疫力较低的成年人,儿童面部组织疏松,炎症容易扩散,肿胀可能较为明显;成年人如果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面部肿胀可能恢复较慢,且感染风险更高。
发热:严重的根尖周炎等感染性疾病可能引起全身发热,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后发热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且体温变化可能较为迅速;成年人如果有全身慢性疾病,发热可能提示感染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口腔异味:由于口腔内炎症等情况,可出现口腔异味,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口腔异味都可能反映口腔内存在病变,需要关注并进一步检查口腔状况。



